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全部诗人 > 葛胜仲
葛胜仲 [宋代]
介绍
介绍
葛胜仲,葛立方之父。字鲁卿,常州江阴人。哲宗绍圣四年进士。
元符二年,官杭州司理参军。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为兖州教授。
崇宁二年,入为太学正。
大观元年,充提举议历所检讨,兼宗正丞。二年,迁礼部员外郎,以事责知歙州休宁。政
和三年,召复原职。四年,擢国子司业。六年,除国子祭酒,以言事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
宣和元年,起知汝州,因拒宦官李彦括田,徙湖州。六年,移邓州,以在湖州时忤朱勔,落职食祠禄。
高宗建炎四年,起再知湖州。
绍兴元年,致仕归。十四年,卒,年七十三,谥文康。有《丹阳集》八十卷、外集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四卷,其中诗七卷。事见本集卷末附其婿章倧《文康葛公行状》,《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葛胜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生平
葛胜仲,葛书思的四子,字鲁卿,北宋神宗熙宁五年生。他年幼时聪明过人,每天能诵书数千言,9岁能写文章,文章中常常妙语惊人。父亲葛书思为儿子葛胜仲随意选了一个老师。隔了一段时间,葛胜仲对父亲说,这位先生不适合当我的老师。父亲感到奇怪,便问缘故。葛胜仲便从袖中取出自己所写文稿,被老师改的面目全非。葛书思看了微微点头,便为葛胜仲换了老师。葛书思常同上门来客谈论诗文,偶有遗忘之处,就叫来儿子葛胜仲,葛胜仲对答如流,满座赞叹少年胜仲的才学不凡。从此以后,葛府有宾客云集的机会,葛书思总让儿子胜仲到场,陪侍左右。
葛胜仲15岁已精通经史,16岁参加开封府解试,中选。19岁时,父亲任楚州涟水县丞,葛胜仲随父亲住涟水。在涟水,同张氏成婚,生下长子葛立方。葛胜仲22岁,再试开封府,他写的《封建策》获主考欧阳叔弼的赞扬,获第4名。哲宗绍圣三年,第三次参加开封府考试,获“优选”。第二年,试礼部。此时恢复经义取士之制,制举官林希评定葛胜仲的试卷为“邃于经旨”,乃“擢置高等”,于是,与其长兄葛次仲同登此年进士第。朝廷提倡律学,葛胜仲参试获第一,便被任命杭州右司理参军。司理参军,“掌讼狱勘鞫之事”。在任上司理参军,葛胜仲明法善断,秉公办理,数月间,将积案审理办结。
此后,葛胜仲在有关官署考试《诗》、《书》、《礼》三经,又试博学宏词科,两科俱为第一,特迁河中府知录参军,改登仕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任兖州州学教授。在兖州任上,葛胜仲勤于讲学,督诲学子。致力改善诸生学习条件,提高教育水平。葛胜仲《丹阳集》卷六收入《策问》17篇,标题为《治德》、《治功》、《治效》、《官制》、《官方》、《选举》、《考察》、《取士》、《士习》、《劝学》、《试士》、《富强》、《食货》、《藩镇》、《远识》、《靖民》、《律令》,多是在兖州期间,为诸生所作的教学蓝本。
崇宁二年,葛胜仲被召入京,晋升太学正。此后,又迁文林郎。大观元年五月,又迁承直郎,充提议历所检讨官,后任检讨。后又任通直郎,兼知大宗正丞事。此后,又转奉议郎、承议郎、秘书省校书郎,升任礼部员外郎。
大观三年八月,因议论庙制,与时论不合,被降为歙州休宁知县。在休宁,葛胜仲勤于吏事,善断讼狱,为民辨别是非曲直,平息纷争。
葛胜仲在休宁的4年间,诗词创作进入高峰期公之余,登山览水,填词自遣。《全宋词》收录葛胜仲词82首,按内容可分为游宴、赏花、节令、咏怀词等几类,其中,以在休宁吟咏的最多。颇有特点的如《江神子·初至休宁冬夜作》:
昏昏雪意惨云容,猎霜风,岁将穷。流落天涯,憔悴一衰翁。清夜小窗围兽火,倾酒绿,借颜红。官梅疏艳小壶中,暗香浓,玉玲珑。对景忽惊,身在大江东。上国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
词写岁暮冬夜“憔悴一衰翁”,有着“流落天涯”的凄苦心境,有着“木落沧州”的悲怆感受,他不奈羁旅愁思的折磨,独自在冬夜的小窗下火盆旁,借酒浇愁。词中借梅花自喻,她虽在官衙内小壶中,身有羁绊,但仍玲珑剔透,暗香浮动,傲霜斗雪。自己虽被贬休宁,然而仍然身在江南。在关山阻碍,暮霭重重的意象中,既有对自己被贬官后,友人疏远,人情淡薄的感叹,也有知己虽念旧,但关山重重,路途遥远,难相慰安的怀念。
另如《点绛唇·县斋愁坐作》: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此篇写词人在县衙愁坐的情思。主人公坐在简陋的藜木床上愁思闷想,看如篆字的熏香袅袅,似轻雾横飘,那萦回的篆香如愁绪徘徊,那横飞的轻雾像悲思几缕。词人在梦幻之中听到雨打芭蕉的淅沥之声。他仰望室外,只见天高云淡。孤鸿远去,听见那雁声凄厉,如泣如诉,好象替幽人低语,倾诉衷肠。大雁秋去春来,还有归乡之时,而自己呢?身处一片荒城之中,听暮鼓声声,那迁客羁臣凄凉孤寂的感受何处诉说?晚秋寒斋、芭蕉夜雨、云外哀鸿、乱山无数、斜日荒城、暮鼓声声,勾出了一个典型环境,有力地烘托出一位寒斋愁坐的人物形象。
政和三年,葛胜仲回到京师,复召为礼部员外郎,继又擢国子司业。次年七月,转为朝奉大夫、朝散大夫。九月,迁太常少卿,受命续修欧阳修《太常因革礼》,从治平年间迄政和四年,共300卷。
政和七年,葛胜仲在京师任国子祭酒、大司成,总管国子监和内外学事。次年正月,因言论不慎,被罢免大司成一职,离开京师,寓居涟水。在涟水期间,葛胜仲作有《西江月》词二首。两年多后,朝廷为葛胜仲平反,恢复右文殿修撰身份,任汝州知州。此间,他作有《汝州劝农文》云:
今节届春莫,农事急矣。惟尔有众,念稼穑之艰难,深其耕,易其耨,毋卤莽灭裂以自啬,其报则年谷登熟,粒米狼戾,仰以供赋舆,次以养父母,俯以蓄妻子,无不足者。及收其赢余以为凶荒之备,生理足矣。与夫偷顷刻之安,以贻终岁饿殍沟壑之忧者,盖相万也。古者田不耕者,出屋粟垂緌五寸,以罚惰游之士。境内有惰农,不敏刺史将酌古意而罚之。
此间,葛胜仲的诗歌创作也很活跃,在这里形成的汝州诗人群成员有葛胜仲、陈与义、陈与能、富直柔、宋唐年、陈恬、段拂等。葛胜仲与陈与义、陈与能兄弟关系密切,相互交游,诗词会友,声气相通,缘情放言,酬唱之作为数不少。
宣和三年,葛胜仲50岁,被任显谟阁侍制。次年五月,调任湖州知州。湖州是南渡以后江浙诗人的酬唱中心之一,葛胜仲在湖州任上,与闲居卞山的叶梦得常有往来,两人同游法华山、西余山,登高临远,互有唱和。还多次月下泛舟,吟赏烟霞。《临江仙》、《定风波》、《浣溪沙》等词作唱和尽显文士的风流儒雅。
两年后,葛胜仲又调任邓州知州。
靖康元年,葛胜仲在江阴居住,被朝廷封为正四品的通议大夫。次年,徽、钦二帝被俘北去,高宗即位,改元建炎,葛胜仲被封为通奉大夫,居住平江。不久,便携家移居湖州。当时葛胜仲57岁,一直到73岁去世,一直居住在湖州。担任过湖州知州。官至从三品的正议大夫。绍兴元年退隐以后,相继加封丹阳郡开国伯、开国侯、开国公。绍兴十四年九月,葛胜仲在湖州无疾而终,终年73岁。次年九月,其子葛立方奉父亲灵柩归葬江阴花山。
葛胜仲一生任官达46年,其中在京师20年。由于长期在太学任职,并多年担任太学的正副长官,还临时兼任礼部试的考官,加上兼任太子府的学官,在士大夫中颇有名望。去世后,谥“文康”。著有文集80卷,外集20卷。他的《丹阳集》24卷,《丹阳词》1卷被收入《四库全书》。
家族起源
江阴自北宋起,崛起了一个葛氏家族,科第连绵,人才迭出,长盛不衰。葛氏,成为古代江阴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文化氏族。葛氏家族原来居住在淮南道扬州。唐代末年,他们从扬州南渡长江,来到江阴定居。
据葛胜仲《丹阳集》中《朝奉郎、累赠少师、特谥清孝葛公行状》记载,葛氏“其先嬴姓,夏后封国于葛,后因氏焉。世籍广陵。唐天祐中,有讳涛者,避孙、杨连兵之祸,徙江阴,家之。”由此可见,江阴葛氏的祖先姓嬴,在夏朝封于葛国,因此改姓葛,世世代代居住在扬州。唐文德至景福年间,孙儒与杨行密发生争战,战争持续了多年,使富甲天下的扬州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扬州居民死的死,逃的逃。葛涛率领本家族人员为躲避战乱,从扬州迁至江阴,葛涛成为江阴葛氏的第一代始祖。
葛涛家族先来到江阴涂镇,后定居在青阳芙蓉湖畔,从事农业垦殖。葛涛以下,至第六代葛书思,字进叔,自幼聪慧,刻苦攻读,淹通六经。神宗熙宁间,进行推行科举制的改革。开始以经义取士,葛书思考中熙宁六年进士,任睦州建德县主簿,后任吉州司户参军监湖州新市务。葛密去世,葛书思丁忧持服多年。后来再调任开封府封邱县主簿,又转任和州防御推官、知楚州涟水县丞,官至正六品上,文官第十四阶的朝奉郎,也告老还乡,活到73岁,著有《安遇集》10卷。
猜你喜欢的葛胜仲古诗词 更多葛胜仲的诗词>
-
倦客身同舟不系,轻帆来访儒仙。春风元巳艳阳天。夭桃方散锦,高柳欲飞绵。
千古海昌佳绝地,双凫暂此留连。通宵娱客破芳尊。兰亭修禊事,梓泽醉名园。 -
婆律香浓气味佳。玻璃仙碗进流霞。凝膏清涤高阳醉,灵液甘和正焙芽。
香染指,浪浮花。加笾礼尽客还家。贯珠声断红裳散,踏影人归素月斜。 -
浮家重过水晶宫。五年中。事何穷。无恙山溪,鬟影落青铜。欲向旧游寻旧事,云散彩,水流东。
苔花向我似情钟。舞霜风。雪蒙蒙。应怪史君,颜鬓便衰翁。赖是寻芳无素约,端不恨,绿阴重。 -
郊外黄垓端可厌,归来移病香闺。象床珍簟共委蛇。耆婆寻草尽,天女散花迟。
小雨作寒秋意晚,檐声与梦相宜。冷侵罗幌酒烟微。试评书五朵,何似画双眉。 -
风过涟漪纹縠细。十指香檀,惊破交禽睡。野蔌溪毛真易致。风流未减兰亭会。
击汰千艘供洛禊。映水垂杨,万缕拖浓翠。小海一声波上戏。殷勤留客千金意。 -
娱老小亭新。丹垩初匀。万枝金菊绕溪滨。折向华堂遮醉眼,聊用娱宾。
红烛夜香辰。广坐生春。月波新酿入芳尊。好向花前拚烂醉,不负承明。 -
胜友欣倾盖,羁宦懒书空。爱君笔力清壮,名已在蟾宫。萧散英姿直上,自有练裙葛帔,岂待半通铜。长短作新语,墨纸似鸦浓。
山吐月,溪泛艇,率君同。吾侪轰饮文字,乐不在歌钟。今夜长风万里,且倩泓澄浩荡,一为洗尘容。世上闲荣辱,都付塞边翁。 -
通白轻红溢万枝。浓香百和透丰肌。丹山威凤势将飞。
玉镜台前呈国艳,沈香亭北映朝曦。如花惟有上皇妃。 -
歌阕斗清新。檀板初匀。画堂新筑太湖滨。好是黄花开应候,聊宴亲宾。
上客即逢辰。况是青春。上林开宴锡尧尊。今夜素娥真解事,偏向人明。 -
采采黄花鹄彩浓。吹开一夜为霜风。已邀骚客陶元亮,不用歌姬盛小丛。
秋易老,莫匆匆。齐山高兴古今同。欲知此地花多少,一眼金英望不穷。
葛胜仲的诗词更多葛胜仲诗词 >
诗人 更多诗人 >
朝代 更多诗词 >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李商隐《观灯乐行》
- 有鸟鸷立,羽翼张。—— 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十二首·其四》
-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欧阳修《画眉鸟》
- 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 纳兰性德《摸鱼儿·午日雨眺》
-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 苏轼《江神子·恨别》
-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刘长卿《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白居易《南浦别》
-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白朴《天净沙·春》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 写景
- 抒情
- 咏物
- 婉约
- 写人
- 抒怀
- 送别
- 生活
- 思念
- 写花
- 梅花
- 菊花
- 荷花
- 桃花
- 桂花
- 梨花
- 杏花
- 莲花
- 惜花
- 赏花
-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节日
- 春节
- 元宵节
- 寒食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七夕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离别
- 爱情
- 女子
- 思乡
- 相思
- 怀古
- 怀人
- 爱国
- 友情
- 讽刺
- 赞美
- 边塞
- 哲理
- 叙事
- 组诗
- 闺怨
- 感伤
- 孤独
- 故事
- 豪放
- 忧国忧民
- 山水
- 感慨
- 战争
- 写雨
- 感叹
- 怀念
- 友人
- 柳树
- 议论
- 田园
- 赞颂
- 写雪
- 妇女
- 伤怀
- 写山
- 月亮
- 励志
- 寓理
- 饮酒
- 人生
- 羁旅
- 写鸟
- 追忆
- 咏史
- 悼亡
- 怀才不遇
- 伤春
- 惜春
- 写水
- 寓言
- 音乐
- 地名
- 惜别
- 宴会
- 赠别
- 同情
- 写风
- 寓人
- 回忆
- 农民
- 典故
- 宫怨
- 言志
- 隐居
- 西湖
- 宴饮
- 评论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