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诗词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全部诗人 > 王自中

今日一文 古诗词 宋代-王自中的画像

王自中 [宋代]

王自中(1140—1199),字道甫(一作道夫),先世由蒲门迁居凤池(今凤池乡)。四代未出仕。王自中父早死,家贫。器宇不凡,才气杰出,秉性狷介。18岁到金华,叶衡延教家塾。19岁到京都(临安),受到礼部侍郎王十朋等的器重。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朝议遣返“归正人”(指由沦陷区来的义民),王自中叹道:“是绝中原之望也。”立即3次上疏。疏中提到“内空无贤,外虚无兵”,触怒了丞相叶颐、魏杞,以为“出言不逊”,要予以流放编管,孝宗不允,遂发送徽州听读。冬,叶、魏罢相,始得赦免。

介绍

生平

家庭

王自中出生于南宋绍兴十年七月二十六日,是家中的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父亲名叫王廷佐,母亲施氏。

入士

淳熙元年,就试于两浙转运使,诗赋第一;五年中进士。试卷皆陈实策,不同于时文。翰林学士、详定官周必大以为“论宣和、大观事,皆人所不能言”。出任怀宁县主簿。时两淮大旱,自中赈济有方。十年,调分水县县令。因中书舍人王蔺特荐赴都堂审察,上了两道疏,一为边防事:针对当时募兵制的兵员多,费用大,素质差,战斗力弱等情况,王自中主张改行类似唐代的府兵制,民田多者,听任以田募客为卒,分三批轮番防守’,一年中4月为兵,8月务农,做到军民合一。官田则官募军或民分屯之;二是请求起用英俊贤能之士,作为朝廷股肱,澄清吏治。孝宗深为赏识,次日,升为籍田令。

某次叶衡设宴,席上有人送鹿肉至,叫请座客分韵赋诗,王自中怒叶衡因攀附幸臣曾觌居相位,摇膝朗吟道:“世间此物多谓马,宝匣还宜出上方”。叶衡变色而起,王自中仍饮啖自若。为此结下深怨。

正值监察御史有缺,孝宗拟任命王自中。这时叶衡同乡王淮居相位,他们便大加反对,未成。十四年,外放为郢州通判,中途改知光化军。绍熙二年自中回京,光宗拟留京供职,王自中怕朝臣陷害,以母老为辞,遂出为信州知州。信州属县积欠公款30余万缗,历任州官不能处理。王自中向各县开诚放宽期限,不准属吏额外多取一文。于是各县争相输纳,清理了积欠。值母丧回家。宁宗庆元元年,服满回京,又受监察御史王恬等攻讦,遂主管武夷山冲佑观。四年,差知邵州,被中书舍人谢源明所阻,再与祠禄。五年,欲派往兴化,又为高文虎所阻。

爱国

王自中是个爱国的知识分子,叶适曾将他和南宋著名思想家陈亮一起推许说:志复君之仇,大义也;欲挈诸夏合南北,大虑也;必行其所知,不以得丧壮老二其守,大节也;春秋、战国之材无是也。吾得二人焉;永康陈亮,平阳王自中。认为他们二人主张抗战、统一中国,不以得失自损名节,是豪杰之士。

早在乾道四年王自中入太学读书时,南宋投降派大臣答应金国要求,将归正人遣送回去。他对这种卑鄙行为感到气愤,便三次上书朝廷,要求收回成命。因奏疏中有“内空无贤”一语斥责投降派大臣无能,触怒丞相,被送到徽州“听读”。

任职

淳熙五年,王自中进士及第,历任怀宁县主薄,分水县令。淳熙十年因中书舍人王蔺的推荐,孝宗皇帝下令召对,他便对当时最重要的边防问题提出意见。北宋以来,为了防止农民起义,一向都将失业农民中的无赖奸猾者招募入伍。这种办法弊病很多,军队素质差,费用大,人员虽多,战斗力却很弱,是造成宋代国势衰弱的原因之一。王自中主张在南宋边境地区实行一种类似唐代的府兵制度。要求有田地的人家,每户出一人当兵,减免其田税。田多的人家可以田招募佃农当兵,一家有兵五名,户主为伍长,免田税百亩。有兵十名,则为什长。田逾多的兵逾多,兵逾多的免田税逾多,户主军阶也逾高。用这办法使有田地人家原因以田募兵,保家卫国。同时将这些民兵分作三批轮流防守边境,每年有四个月习武和执行任务,八个月从事农业生产,做到生产,守卫两不误。这个办法在当时的确是个良策,因此得到孝宗赏识,升任籍田令。不久,监察御史缺人,孝宗想用他,可是宰相王淮却竭力反对,甚至说如果王自中担任御史,朝中大臣都将自动离职。一些谏官也惧怕他的刚直,于是捏造罪名进行攻击,迫使他辞官回家。幸亏孝宗皇帝对他印象还好,淳熙十四年派他为郢州通判,赴任途中,改授光化军知军。任满回到京师,这时孝宗已退位为太上皇,由儿子光宗继任。光宗皇帝想留他在京师任职,可是王自中怕朝臣陷害,坚决辞谢。于绍熙二年出任信州知州。信州各县积欠公款三十余万缗,前几任州官都无法解决。他到任后,向各县开诚公布,放宽缴纳期限,不准任何人多取一文一物,于是所属各县官员,富民为他感动,争相输纳,圆满的解决了问题。因此得到南宋著名诗人,江西转运使杨万里的荐举。恰巧这时他的老母病亡,回家守制,孝服满后,本来可以升官,可是一些谏观又以前次的“莫须有”罪名来攻击他,结果终老于家中。

王自中于三十九岁中进士,只做了十来年的州县小官,而且波折很多,可说是一生坎坷,怀才不遇。他为什么屡受打击呢?《宋史》说他“自立崖岸,由是忤世”。这就是说他为人高傲,因而得罪世俗之人。叶适说过一件他与宰相叶衡之间的趣事,很能说明问题。王自中年轻时在金华叶衡家中做过塾师,所以王、叶二人彼此熟识。以后叶横钻营孝宗宠臣曾规的门路,升任宰相。做宰相时又唯唯诺诺,苟且偷安,专门以权谋私,因此王自中看他不起。有一次叶衡宴请朝臣,为了表示自己礼贤下士,也邀请王自中参加。席间恰巧有人送鹿给叶衡,于是大家便以鹿分韵作诗。王自中分到“方”韵,竟不客气的高吟道:

世间此物多谓马,宝匣还宜出上方。用秦末丞相赵高指鹿为马和西汉朱云请用上方宝剑斩奸相张禹的头,来讥讽叶衡,搞的叶衡非常狼狈,宾客亦惶惶不安,他自己却饮食如常。王自中这种狷介的作风,必然遭到许多趋炎附势、平庸无能官员的嫉恨,终于排挤出朝廷。我国封建社会的官场,向来是结党营私、黑白不分的,王自中虽有才干学识,也终于被抹杀。

不过话又要说回来,正是王自中的刚直和怀才不遇,使他能名留青史。否则,当时温州名人很多,官职比他大的人比比皆是,木待问,周坦都是状元,尚书,《宋史》并未立传,可见他的狷介终于得到后世的同情与敬仰。

著作

王自中身当南宋偏安之世,和当时许多有志之士一样,他的胸中也怀有经世致用的理想,所以他的学术具有浓厚的事功倾向,这与永嘉学派的宗旨相当一致。他研究兵法,著有《孙子新略》;研究历代史实和制度沿革,著有《历代年纪》十二卷、《王政纪原》三卷。又将平生所作的表启、奏札、诗歌,编为《厚轩集》五卷。遗憾的是,这些著作都没有流传下来。

回乡

回乡后,移居县城坊郭桔庄,自号厚轩居士。家居生活俭朴。著述有《孙子新略前后序》及《历代年纪》12卷,《王政纪原》3卷,其余表启奏札歌诗5卷命名为《厚轩集》。60岁病逝。

王自中诗歌多口语白描,很受杨万里赏识。文笔则如好友陈亮所称:“韩筋柳骨,笔砚当独步”,“今日人才众多,求如道甫仿佛,邈不可得。”温州学者叶适为他二人合写了《陈同甫王道甫墓志铭》。

《宋史·王自中传》

王自中,字道甫,温州平阳人。少负奇气,自立崖岸,繇是忤世。乾道四年,议遣归正人,自中伏丽正门争论,且言:“今内空无贤,外空无兵,当搜罗豪俊,广募忠力,以图中原。”坐斥徽州,放还。淳熙中,登进士第,主舒州怀宁簿。严州分水令。

枢密使王蔺荐,召对,帝壮其言,将改秩为籍田令,又俾举所知,且响用矣,以谏疏罢。自中本韩彦古客,王蔺既荐之,上大喜。韩彦直、彦质辈恐其为彦古报仇,力请交结于自中;而密达意近习,谓“自中受彦古赂,伏阙上书荐彦古为相。”上遣人物色其事,中书舍人王信恒惧自中入台将不利于王淮,知彦直辈谮已行,亟请对,探上意;退即走白右正言蒋继周。继周方敢劾奏,读至“受赂伏阙”处,上曰:“卿可谓中其膏肓。”继周奏:“臣非不知孤踪忤王蔺,但不敢旷职。”盖欲并中蔺以媚淮,上但喜继周善论事,不知曲折如此。

通判郢州,道除知光化军,改信州,丁内艰,服阕,还朝。光宗即位,迎谓曰:“朕得卿名于寿皇,留为郎可乎?”言者不置。主管冲佑观,起知邵州、兴化军,命下而自中已病,庆元五年八月,卒,年六十。

猜你喜欢的王自中古诗词 更多王自中的诗词>

  • 念奴娇(题钓台)

    [宋代] 王自中

    扁舟夜泛,向子陵台下,偃帆收橹。水阔风摇舟不定,依约月华新吐。细酌清泉,痛浇尘臆,唤起先生语。当年纶钓,为谁高卧烟渚。
    还念古往今来,功名可共,能几人光武。一旦星文惊四海,从此故人何许。到底轩裳,不如蓑笠,久矣心相与。天低云淡,浩然吾欲高举。

    全文 注释 赏析 拓展 朗读

王自中的诗词更多王自中诗词 >

  1. 念奴娇(题钓台)

诗人 更多诗人 >

  1. 白居易的画像
    白居易
  2. 杜甫的画像
    杜甫
  3. 李白的画像
    李白
  4. 齐己的画像
    齐己
  5. 刘禹锡的画像
    刘禹锡
  6. 李商隐的画像
    李商隐
  7. 元稹的画像
    元稹
  8. 辛弃疾的画像
    辛弃疾
  9. 韦应物的画像
    韦应物
  10. 贯休的画像
    贯休
  11. 皎然的画像
    皎然
  12. 陆龟蒙的画像
    陆龟蒙
  13. 刘长卿的画像
    刘长卿
  14. 许浑的画像
    许浑
  15. 张祜的画像
    张祜
  16. 岑参的画像
    岑参
  17. 杜牧的画像
    杜牧
  18. 姚合的画像
    姚合
  19. 罗隐的画像
    罗隐
  20. 王建的画像
    王建
  21. 张籍的画像
    张籍
  22. 杜荀鹤的画像
    杜荀鹤
  23. 孟郊的画像
    孟郊
  24. 苏轼的画像
    苏轼

朝代 更多诗词 >

  1. 春秋
  2. 战国
  3. 先秦
  4. 两汉
  5. 魏晋
  6. 南北朝
  7. 隋代
  8. 唐代
  9. 五代
  10. 宋代
  11. 元代
  12. 明代
  13. 清代
  14. 近代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1. 采薇(节选)
  2.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3. 苏幕遮·燎沉香
  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1.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2. 苏幕遮·燎沉香
  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 西河·和王潜斋韵
  5. 忆江南·江南好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1. 陋室铭
  2. 离骚
  3. 小儿不畏虎
  4. 前赤壁赋
  5. 兰亭集序 / 兰亭序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1.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陆游《自咏示客》
  2.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吴均《与朱元思书》
  3. 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 吴潜《鹊桥仙·扁舟昨泊》
  4.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孟郊《游子吟》
  5.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列御寇《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
  6.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7.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贺铸《子夜歌·三更月》
  8. 夭红过眼随荣谢,菊秀兰香自占春。—— 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
  9. 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10.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 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1. 写景
  2. 抒情
  3. 咏物
  4. 婉约
  5. 写人
  6. 抒怀
  7. 送别
  8. 生活
  9. 思念
  10. 写花
  11. 梅花
  12. 菊花
  13. 荷花
  14. 桃花
  15. 桂花
  16. 梨花
  17. 杏花
  18. 莲花
  19. 惜花
  20. 赏花
  21. 春天
  22. 夏天
  23. 秋天
  24. 冬天
  25. 节日
  26. 春节
  27. 元宵节
  28. 寒食节
  29. 清明节
  30. 端午节
  31. 七夕节
  32. 中秋节
  33. 重阳节
  34. 离别
  35. 爱情
  36. 女子
  37. 思乡
  38. 相思
  39. 怀古
  40. 怀人
  41. 爱国
  42. 友情
  43. 讽刺
  44. 赞美
  45. 边塞
  46. 哲理
  47. 叙事
  48. 组诗
  49. 闺怨
  50. 感伤
  51. 孤独
  52. 故事
  53. 豪放
  54. 忧国忧民
  55. 山水
  56. 感慨
  57. 战争
  58. 写雨
  59. 感叹
  60. 怀念
  61. 友人
  62. 柳树
  63. 议论
  64. 田园
  65. 赞颂
  66. 写雪
  67. 妇女
  68. 伤怀
  69. 写山
  70. 月亮
  71. 励志
  72. 寓理
  73. 饮酒
  74. 人生
  75. 羁旅
  76. 写鸟
  77. 追忆
  78. 咏史
  79. 悼亡
  80. 怀才不遇
  81. 伤春
  82. 惜春
  83. 写水
  84. 寓言
  85. 音乐
  86. 地名
  87. 惜别
  88. 宴会
  89. 赠别
  90. 同情
  91. 写风
  92. 寓人
  93. 回忆
  94. 农民
  95. 典故
  96. 宫怨
  97. 言志
  98. 隐居
  99. 西湖
  100. 宴饮
  101. 评论壮志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