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诗词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全部诗人 > 李好义

李好义 [宋代]

李好义(?—1207年),华州下邽(今陕西省蒲城西南)人。南宋名将,忠义传家。祖父李师中在南宋初官至领忠州团练使,父亲李定一职至兴州(今略阳)中军统制。杨巨源(?—1207年),字子渊,利州昭化(今四川省广元西南)人,祖籍成都。开禧三年(1207年)正月,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叛宋降金时,李好义正任兴州的中军正将,立即自抗金前线的西和州(今甘肃省西和西南)青坊赶回兴州。在吴曦叛变几天之后,李好义“与其徒谋举义”。

介绍

生平

杨巨源又与李好义共商大计

李好义指出杨巨源与安丙商议的计划欠妥,“彼出则龊巷,从卫且千人,事必难济”,应改在吴曦“熟食节祭东园”时杀吴曦。于是杨巨源假造圣旨,倒盖合江仓印,这样即使事情败露,也与安丙无关。以后又恐日久事泄,决定提前于二月的最后一天进行。李好义遂约敢勇军士李贵和与李贵关系密切的李彪、张渊、陈立、刘虎、张海等人,以及吴曦的亲卫军黄术、赵亮、吴政等低级军官及军士74人,加上李好义的弟兄李好古、李好仁、李好问、妹夫杨君玉等亲属,后又有禄袆所率军士10人,共百余人。在李好义的率领下,黎明前冲进吴曦内宫。李好义宣称是奉密诏来杀吴曦,杨巨源也骑马赶来宣布密诏。吴曦的亲卫兵遂放下武器逃走,李贵首先冲入吴曦的卧室,“手执其髻,举刃中曦颊,曦素勇有力,扑贵仆于地不能起”。李好义急忙命王换连砍吴曦的腰二斧,吴曦因痛松手,李贵遂乘机砍下吴曦首级。

此次平叛有功

李好义自成忠郎特升转承宣使,李贵特升补授武功大夫、团练使衔,杨巨源升补为朝奉郎、通判差遣,任宣抚使司参议官。李好古等无官的授官,有官的升官,并都赏赐钱物。根本没有参加平叛,仅仅是事前与闻其事,而持观望态度的安丙,却窃据首功,升任兴州知州、利州西路安抚使兼四川宣抚副使,并享受执政官的礼遇。在平叛的奖谕诏书中,竟然对积极策划者杨巨源只字未提。而与平叛毫无关系,且“诛曦之日不肯拜诏”的吴曦党羽、踏白军统制王喜,却被说成是“谋戮逆曦,备罄忠劳”,不仅特升转为节度使,还被任命为兴州诸军都统制要职。这使杨巨源以赏不酬功,心颇不平。因而想向朝廷直接申报自己在平叛中的功劳。杨巨源在给刘光祖的信中,记述了当初策划诛杀吴曦时,安丙的“酬答之语”,并刻印传布。安抚副使安丙害怕暴露他当初持观望态度,以及他申报的平叛情形不实的情况,就以杨巨源“自负倡义之功,阴欲除之”。六月,授命彭辂逮捕杨巨源,押送阆州狱。押解至大安时,杨巨源被杀害于途中,而安丙却以自杀上报。杨巨源的被害,引起“军情叵测”,安丙“以人情汹汹,封章求免”。南宋朝廷虽未罢安丙安抚副使之职,但因此另派刘甲出任四川安抚使,以稳定人心。后有李珙讼其冤于朝,嘉定六年,为杨巨源立褒忠庙。嘉熙元年又赐谥忠愍。

李好义在杀死吴曦后

集于安丙家。王喜为吴曦党羽,对李好义组织勇士杀死吴曦忿恨已极,也在当天随后来到安丙家,“心怀邪谋,欲刃好义”,虽被安丙阻挡,“然日以杀好义为心”。

李好义升为中军统制、领承宣使后,随即建议乘机夺回吴曦献给金朝的西和等关外四州,并指出:“西和乃腹心之地,西和下,则三州可不战而复矣。今不图,后悔无及,愿得马步千人、死士二百,赍十日粮可济”。李好义率军行至独头岭,王荣仲兄弟率民兵配合攻击金军,金军大败。三月七日,到达西和城外,李好义“率众攻城,亲犯矢石,人人乐死,以少击众,前无留敌”。金守将弃城而逃,遂收复西和州。果然如李好义所料,此前一日别部宋军到达阶州时,金军立即逃走;数日后,金军又从成州自动退走;忠义军张翼又收复凤州,吴曦献给金朝的关外四州全部收复。

安丙向朝廷提出沔州诸军都统司,统辖十军,军权太大,自吴璘起就尾大不掉,建议增设诸军副都统司,各领五军以分其军权。开禧三年五月下旬,增设沔州副都统制司,李好义被任命为诸军副都统制,这更引起吴曦的党羽、沔州诸军都统制王喜的愤恨,于是加快了杀害李好义的部署。王喜派刘昌国归李好义节制,而李好义未加防范。六月中旬,李好义被刘昌国毒死。南宋朝廷追赠检校少保,嘉定五年追谥忠壮。

猜你喜欢的李好义古诗词 更多李好义的诗词>

  • 望江南

    [宋代] 李好义

    思往事,白尽少年头。曾帅三军平蜀难,沿边四郡一齐收。逆党反封侯。
    元宵夜,灯火闹啾啾。厅上一员闲总管,门前几个纸灯球。箫鼓胜皇州。

    全文 注释 赏析 拓展 朗读

李好义的诗词更多李好义诗词 >

  1. 望江南

诗人 更多诗人 >

  1. 白居易的画像
    白居易
  2. 杜甫的画像
    杜甫
  3. 李白的画像
    李白
  4. 齐己的画像
    齐己
  5. 刘禹锡的画像
    刘禹锡
  6. 李商隐的画像
    李商隐
  7. 元稹的画像
    元稹
  8. 辛弃疾的画像
    辛弃疾
  9. 韦应物的画像
    韦应物
  10. 贯休的画像
    贯休
  11. 皎然的画像
    皎然
  12. 陆龟蒙的画像
    陆龟蒙
  13. 刘长卿的画像
    刘长卿
  14. 许浑的画像
    许浑
  15. 张祜的画像
    张祜
  16. 岑参的画像
    岑参
  17. 杜牧的画像
    杜牧
  18. 姚合的画像
    姚合
  19. 罗隐的画像
    罗隐
  20. 王建的画像
    王建
  21. 张籍的画像
    张籍
  22. 杜荀鹤的画像
    杜荀鹤
  23. 孟郊的画像
    孟郊
  24. 苏轼的画像
    苏轼

朝代 更多诗词 >

  1. 春秋
  2. 战国
  3. 先秦
  4. 两汉
  5. 魏晋
  6. 南北朝
  7. 隋代
  8. 唐代
  9. 五代
  10. 宋代
  11. 元代
  12. 明代
  13. 清代
  14. 近代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1. 采薇(节选)
  2. 行路难·其一
  3. 江城子·密州出猎
  4.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1. 念奴娇·赤壁怀古
  2. 江城子·密州出猎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1. 湖心亭看雪
  2. 答谢中书书
  3. 离骚
  4. 陋室铭
  5. 杂说四·马说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1.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张可久《清江引·秋怀》
  2.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3. 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 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4.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袁宏道《满井游记》
  5. 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六亲五法》
  6.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7.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郑谷《莲叶》
  8.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9.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王维《观猎》
  10.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李白《妾薄命》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1. 写景
  2. 抒情
  3. 咏物
  4. 婉约
  5. 写人
  6. 抒怀
  7. 送别
  8. 生活
  9. 思念
  10. 写花
  11. 梅花
  12. 菊花
  13. 荷花
  14. 桃花
  15. 桂花
  16. 梨花
  17. 杏花
  18. 莲花
  19. 惜花
  20. 赏花
  21. 春天
  22. 夏天
  23. 秋天
  24. 冬天
  25. 节日
  26. 春节
  27. 元宵节
  28. 寒食节
  29. 清明节
  30. 端午节
  31. 七夕节
  32. 中秋节
  33. 重阳节
  34. 离别
  35. 爱情
  36. 女子
  37. 思乡
  38. 相思
  39. 怀古
  40. 怀人
  41. 爱国
  42. 友情
  43. 讽刺
  44. 赞美
  45. 边塞
  46. 哲理
  47. 叙事
  48. 组诗
  49. 闺怨
  50. 感伤
  51. 孤独
  52. 故事
  53. 豪放
  54. 忧国忧民
  55. 山水
  56. 感慨
  57. 战争
  58. 写雨
  59. 感叹
  60. 怀念
  61. 友人
  62. 柳树
  63. 议论
  64. 田园
  65. 赞颂
  66. 写雪
  67. 妇女
  68. 伤怀
  69. 写山
  70. 月亮
  71. 励志
  72. 寓理
  73. 饮酒
  74. 人生
  75. 羁旅
  76. 写鸟
  77. 追忆
  78. 咏史
  79. 悼亡
  80. 怀才不遇
  81. 伤春
  82. 惜春
  83. 写水
  84. 寓言
  85. 音乐
  86. 地名
  87. 惜别
  88. 宴会
  89. 赠别
  90. 同情
  91. 写风
  92. 寓人
  93. 回忆
  94. 农民
  95. 典故
  96. 宫怨
  97. 言志
  98. 隐居
  99. 西湖
  100. 宴饮
  101. 评论壮志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