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诗词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全部诗人 > 邵谒

邵谒 [唐代]

邵谒 唐(约公元860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广东韶州翁源人。 唐代“岭南五才子”之一。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初前后在世。

介绍

生平

书堂石简介在粤北翁源县,有一个让翁源百姓引以为傲的唐代文化遗址——书堂石。书堂石筑于三华镇翁江河中心的一个小岛之上,形状极似一艘在激流中逆水而上的航船。岛上岩层重叠,山石嵯峨,书堂石室倚岩而筑,岩墙交错,浑然一体。现虽已残墙断壁,但其结构奇特,古朴天然,傲然屹立,尉为奇观,时常吸引过往游人驻足观望、拍照留影。书堂石之所以让翁源人引以为傲,不仅仅在于其历史的悠久、风景的秀丽,还在于它是翁源名人——晚唐诗人邵谒读书的地方。

邵谒是晚唐时期现实主义诗派的客家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有诗十集,今不存。唯《全唐诗》存其一卷,共三十三篇。因其久居长安,诗名熠熠,世称“岭南五才子之一”。

个人出身邵谒出生贫贱,但自幼就有鸿鹄之志。他说:“丈夫之志不大,何以佐乾坤。报仇不用剑,辅目不用兵。”希望以自己的才学,为朝廷效力,实现“愿君似尧舜,能使天下平”的政治抱负。

据清代《韶州府志》及清嘉庆版《翁源县志》记载:邵谒年青时,屈为县吏。一天。县令有私客到访,再三令邵铺床待客,邵认为县令有意作贱自己,决不应从,并说:“我是给你们铺床的吗?大丈夫怎能当你们的劳役呢?”县令听后怒发冲冠骂道:“下贱侍从如此大胆,绑出县衙去!”于是,左右差使便将邵谒拖出县衙。邵谒怒不可遏,一边拨刀割断头发挂在门上,一边发誓道:“学苟不成有如此发!”然后振臂离去。

勤学苦读邵谒离开县衙后,逆流而上,来到距县城十里路的罗江水中心——猪麻冲急滩石上筑造书堂。从此,邵不分昼夜,发愤攻读,发髻蓬乱也懒得梳理。乡亲笑他痴呆,他也不以为然,只是束发苦读不已。

功夫不负有心人。数年后,他博通经史百家,长于乐府,尤其精通古音律。咸通八年,他被举荐到京城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成了一名国子生。邵在京城期间,或勤学苦练,攻习学业;或聚友集士,吟诗作赋;或谈古论今,讥讽时弊,度过了一生中最畅快的时光。

为官刚正邵谒在国子监读书很久,和他相好的都是名士,但由于他刚正不阿,写诗作文多针砭时政,不得当政者重用。如其一首《论政》有“内政由腹肱,外政由诸侯;股肱政若行,诸侯政自修;一物不得所,蚁穴满山丘”等诗句;另一首《岁丰》则曰:“皇天降丰年,本忧贫士食,贫士无粮畴,安能得稼穑。工佣输富家,日落长太息。为供豪者粮,设尽匹夫力。天地莫施恩,施恩强者得。”正如明朝嘉靖间翰林学士黄佐所说,邵谒“作诗多刺时事”,“其言凌突而触刚”,敢于抨击统治者和剥削阶级,因此,苦读诗书,诗作“声华奕奕”,“竞不第甲科”。

也不知过了多少个春秋,国子监助教温庭筠十分赏识邵谒才学,对其屡不得志的遭遇颇为同情,便汇集邵诗作《岁丰》、《春日有感》、《寒女行》等数十篇,为之揄扬,以振公道,才使邵谒登上进士第。

人物影响温庭筠称其诗“识略精微,堪裨教化,声词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黄佐则赞邵谒曰:“五岭以南,当开元盛时,以诗文鸣者,独谒与曲江公巍然并存。”邵谒自咸通八年离开家乡后,一直未再归故里,然而家乡人一直怀念他。相传有一年乡里人降巫,巫公自称邵先辈回来了,念诗一首:“青山山下少年郎,失意当年别故乡。惆怅不堪回首处,隔溪遥见旧书堂。”从那以后,翁源百姓便把他当作神化了的先辈,在书堂石旁建造庙宇供奉。明崇祯十一年,翁源县知县朱景运特意将邵谒塑像移置堂前正座,并提一联曰:“青山半壁疑黑髻;明月中流尚读书。”邵谒的数十篇诗今犹在,虽然,在整个唐朝收进《全唐诗》的有近五万首诗,诗人多达二千多人,邵谒及其诗作只能算是满天星斗中一颗闪亮的星星。但是,从现仅存的诗作中可以看到,早在唐代,粤北偏僻客家山村里出了一位勇于正视现实,敢于抨击统治者,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诗人,是难能可贵的。

如今,书堂石的古墙屋迹仍然存在。石山附近,青山对峙,草木丛生。翁江河流经书堂石山脚,一泻而下,数里之内犹可闻哗哗水声,宛如阵阵读书声,又似“日暮啼鹧鸪,芳草萋萋绿。缅想古贤迹,为鼓琴一曲”。

介绍

少为县厅吏。有客仓猝至,令怒其不搘床迎待,逐去之。谒遂截髻挂县门上,发愤读书。隐居离县十余里之某湖,环室皆水。平居如里中未冠儿,鬅髺野服。遂工于诗。累应举,年三十,犹未得第。咸通七年,至京师,为国子生。时温庭筠为主试,颇悯寒苦,乃榜谒诗30首,广为誉扬。释褐后赴官,不知所终。谒著有诗集一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晚唐时期,邵谒在翁源县衙任小吏。一日,有客至,县令指使其铺床接待,邵谒不应,县令怒而斥之,邵谒不服,奋然拔刀截其发悬于县门,并发誓曰:“学苛不成有于发”,之后匆匆离去。邵后来到罗江水河心小岛上隐居攻读,苦读三年,学业大进,于唐咸通七年赴长安入国子监,得诗人温庭筠赏识并力举,诗名大振,后登进士第。邵谒有诗32首选入《全唐诗》。温庭筠称其诗“识略精微,堪裨教化,声词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明代进士黄佐赞邵谒曰:“五岭以南,当开元盛时,以诗文鸣者,独谒与曲江公巍然并存。”后来为何邵谒默默无闻?想必是其诗多抨击时事,敢为被压迫者鸣不平,故不得当政者的赏识。如邵谒诗《岁丰》曰:“皇天降丰年,本忧贫士食,贫士无粮畴,安能得稼穑。工佣输富家,日落长太息。为供豪者粮,设尽匹夫力。天地莫施恩,施恩强者得。”另有《自叹》、《寒女行》等篇,都反映了他的疾世的思想。

猜你喜欢的邵谒古诗词 更多邵谒的诗词>

  • 少年行

    [唐代] 邵谒

    丈夫十八九,胆气欺韩彭。报仇不用剑,辅国不用兵。
    以目为水鉴,以心作权衡。愿君似尧舜,能使天下平。
    何必走马夸弓矢,然后致得人心争。

    全文 注释 赏析 拓展 朗读

  • 放歌行

    [唐代] 邵谒

    龟为秉灵亡,鱼为弄珠死。心中自有贼,莫怨任公子。
    屈原若不贤,焉得沉湘水。

    全文 注释 赏析 拓展 朗读

  • 战城南

    [唐代] 邵谒

    武皇重征伐,战士轻生死。朝争刃上功,暮作泉下鬼。
    悲风吊枯骨,明月照荒垒。千载留长声,呜咽城南水。

    全文 注释 赏析 拓展 朗读

  • 览孟东野集

    [唐代] 邵谒

    蚌死留夜光,剑折留锋铓。哲人归大夜,千古传珪璋。
    珪璋遍四海,人伦多变改。题花花已无,玩月月犹在。
    不知天地间,白日几时昧。

    全文 注释 赏析 拓展 朗读

  • 送从弟长安下第南归觐亲

    [唐代] 邵谒

    白日不得照,戴天如戴盆。青云未见路,丹车劳出门。
    采薇秦山镇,养亲湘水源。心中岂不切,其如行路难。
    为文清益峻,为心直且安。芝兰未入用,馨香志独存。
    他门种桃李,犹能荫子孙。我家有棠阴,枝叶竟不繁。
    心醉岂因酒,愁多徒见萱。征徒忽告归,执袂殷勤论。
    在鸟终为凤,为鱼须化鲲。富贵岂长守,贫贱宁有根。
    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昼短疾于箭,早来献天言。
    莫恋苍梧畔,野烟横破村。

    全文 注释 赏析 拓展 朗读

  • 妓女

    [唐代] 邵谒

    天若许人登,青山高不止。地若许人穷,黄泉深无水。
    量诸造化情,物成皆有以。如何上青冥,视之平若砥。
    日下骋琅玕,空中无罗绮。但见势腾凌,将为长如此。
    炫耀一时间,逡巡九泉里。一种为埃尘,不学堕楼死。

    全文 注释 赏析 拓展 朗读

  • 送徐群宰望江

    [唐代] 邵谒

    古人力文学,所务安疲甿.今人力文学,所务惟公卿。
    大贤重邦本,屈迹官武城。劝民勤机杼,自然国用并。
    但见富贵者,知食不知耕。忽尔秋不熟,储廪焉得盈。
    贡艺既精苦,用心必公平。吾道不遗贤,霄汉期芳馨。
    一夫若有德,千古称其英。陶潜虽理邑,崔烈徒台衡。
    浊者必恶清,瞽者必恶明。孤松自有色,岂夺众草荣。
    为刀若不利,焉得宰牛名。为丝若不直,焉得琴上声。
    好去立高节,重来振羽翎。

    全文 注释 赏析 拓展 朗读

  • 经安容先生旧居

    [唐代] 邵谒

    羽化留遗踪,千载踪难没。一泉岩下水,几度换明月。
    松老不改柯,龙久皆变骨。云雨有归时,鸡犬无还日。
    至今青山中,寂寞桃花发。

    全文 注释 赏析 拓展 朗读

  • 览张骞传

    [唐代] 邵谒

    采药不得根,寻河不得源。此时虚白首,徒感武皇恩。
    桑田未闻改,日月曾几昏。仙骨若求得,垄头无新坟。
    不见杜陵草,至今空自繁。

    全文 注释 赏析 拓展 朗读

  • 送友人江行

    [唐代] 邵谒

    送君若浪水,叠叠愁思起。梦魂如月明,相送秋江里。

    全文 注释 赏析 拓展 朗读

邵谒的诗词更多邵谒诗词 >

  1. 降巫诗
  2. 紫阁峰
  3. 显茂楼
  4. 汉宫井
  5. 少年行
  6. 送从弟长安下第南归觐亲
  7. 瞽者叹
  8. 白头吟
  9. 览张骞传
  10. 苦别离

诗人 更多诗人 >

  1. 白居易的画像
    白居易
  2. 杜甫的画像
    杜甫
  3. 李白的画像
    李白
  4. 齐己的画像
    齐己
  5. 刘禹锡的画像
    刘禹锡
  6. 李商隐的画像
    李商隐
  7. 元稹的画像
    元稹
  8. 辛弃疾的画像
    辛弃疾
  9. 韦应物的画像
    韦应物
  10. 贯休的画像
    贯休
  11. 皎然的画像
    皎然
  12. 陆龟蒙的画像
    陆龟蒙
  13. 刘长卿的画像
    刘长卿
  14. 许浑的画像
    许浑
  15. 张祜的画像
    张祜
  16. 岑参的画像
    岑参
  17. 杜牧的画像
    杜牧
  18. 姚合的画像
    姚合
  19. 罗隐的画像
    罗隐
  20. 王建的画像
    王建
  21. 张籍的画像
    张籍
  22. 杜荀鹤的画像
    杜荀鹤
  23. 孟郊的画像
    孟郊
  24. 苏轼的画像
    苏轼

朝代 更多诗词 >

  1. 春秋
  2. 战国
  3. 先秦
  4. 两汉
  5. 魏晋
  6. 南北朝
  7. 隋代
  8. 唐代
  9. 五代
  10. 宋代
  11. 元代
  12. 明代
  13. 清代
  14. 近代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1. 采薇(节选)
  2.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3. 苏幕遮·燎沉香
  4. 春晓
  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1.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2. 苏幕遮·燎沉香
  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 忆江南·江南好
  5. 西河·和王潜斋韵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1. 离骚
  2. 陋室铭
  3. 小儿不畏虎
  4. 前赤壁赋
  5. 兰亭集序 / 兰亭序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1.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2.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3.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
  4.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5.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天净沙·秋》
  6. 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
  7. 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 文廷式《祝英台近·剪鲛绡》
  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陋室铭》
  9.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黄庭坚《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10.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1. 写景
  2. 抒情
  3. 咏物
  4. 婉约
  5. 写人
  6. 抒怀
  7. 送别
  8. 生活
  9. 思念
  10. 写花
  11. 梅花
  12. 菊花
  13. 荷花
  14. 桃花
  15. 桂花
  16. 梨花
  17. 杏花
  18. 莲花
  19. 惜花
  20. 赏花
  21. 春天
  22. 夏天
  23. 秋天
  24. 冬天
  25. 节日
  26. 春节
  27. 元宵节
  28. 寒食节
  29. 清明节
  30. 端午节
  31. 七夕节
  32. 中秋节
  33. 重阳节
  34. 离别
  35. 爱情
  36. 女子
  37. 思乡
  38. 相思
  39. 怀古
  40. 怀人
  41. 爱国
  42. 友情
  43. 讽刺
  44. 赞美
  45. 边塞
  46. 哲理
  47. 叙事
  48. 组诗
  49. 闺怨
  50. 感伤
  51. 孤独
  52. 故事
  53. 豪放
  54. 忧国忧民
  55. 山水
  56. 感慨
  57. 战争
  58. 写雨
  59. 感叹
  60. 怀念
  61. 友人
  62. 柳树
  63. 议论
  64. 田园
  65. 赞颂
  66. 写雪
  67. 妇女
  68. 伤怀
  69. 写山
  70. 月亮
  71. 励志
  72. 寓理
  73. 饮酒
  74. 人生
  75. 羁旅
  76. 写鸟
  77. 追忆
  78. 咏史
  79. 悼亡
  80. 怀才不遇
  81. 伤春
  82. 惜春
  83. 写水
  84. 寓言
  85. 音乐
  86. 地名
  87. 惜别
  88. 宴会
  89. 赠别
  90. 同情
  91. 写风
  92. 寓人
  93. 回忆
  94. 农民
  95. 典故
  96. 宫怨
  97. 言志
  98. 隐居
  99. 西湖
  100. 宴饮
  101. 评论壮志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