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全部诗人 > 高骈
高骈 [唐代]
介绍
人物生平
起家禁旅高骈为唐宪宗时期名将、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祖籍渤海蓚县,先世乃山东汉族名门渤海高氏。家族世代为禁军将领。
高骈年少时为人严谨,研习兵书。他又喜好文学,常与士人交往,谈论治道之理。为左右神策军宦官所器重。最初在朱叔明属下担任司马,后累官为神策军都虞候。
西讨南征唐懿宗初年,党项族叛乱,高骈率领一万禁军戍守长武城。当时,诸将均未有功,惟独高骈多次发动奇袭,杀获甚多。懿宗十分赞赏他。后吐蕃犯边,懿宗就命他镇守秦州,即委任他为秦州刺史兼防御使。高骈诱降吐蕃将领尚延心及浑末部一万多的帐落,收复了河州、渭州。随后又出兵平定了凤林关。
咸通五年七月,经宰相夏侯孜推荐,懿宗任命时为骁卫将军的高骈为安南都护、经略招讨使。
咸通六年,高骈率军破峰州蛮。次年,进兵收复交趾,进检校刑部尚书,以都护府为静海军,授高骈为节度使。曾整治安南至广州江道,沟通交广物资运输。后入为右金吾大将军,除天平军节度使。
力拒群蛮唐僖宗即位后,加高骈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乾符二年,迁剑南西川节度使,进检校司徒,封燕国公。在任上刑罚严酷,滥杀无辜,但有干才,他筑成都府砖城,加强防御。又在境上驻扎重兵,迫南诏修好,几年内蜀地较安。
大破黄巢乾符五年,徙荆南节度使。当时,王仙芝、黄巢起义军转战江南,朝廷任高骈为镇海军节度使、诸道兵马都统、江淮盐铁转运使。次年,又迁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仍充都统、盐铁使以镇压起义军和主管江淮财赋。后进检校太尉、东面都统、京西京北神策军诸道兵马等使,封渤海郡王。
自取灭亡乾符六年黄巢军队沿长江南岸西进,朝廷任高骈为镇海军节度使,高骈遣将领张璘、梁缵阻击,黄巢转由浙江南进广州。广明元年黄巢北上,五月在信州击毙张璘。七月,飞渡长江。
高骈慑于黄巢威势,又与中宦田令孜有怨,故坐守扬州,拥兵十余万,保存实力。黄巢军入长安时,唐僖宗急调高骈勤王,他不服朝廷节制,割据一方。唐朝之亡,和高骈有很大关系。
中和二年正月,僖宗以王铎兼中书令,充诸道行营都统,高骈有诗才,听到王铎加封都统,颇不以为然,写诗《闻河中王铎加都统》讽之:“炼汞烧铅四十年,至今犹在药炉前;不知子晋缘何事,只学吹箫便得仙。”同年,朝廷罢免高骈诸道兵马都统﹑盐铁转运使等职。
高骈晚年昏庸,信神仙之术,重用术士吕用之、张守一等人,付以军政大权。吕用之专断独行,动辄谮毁诸将﹐乃使上下离心,淮南将领毕师铎恐惧,中和五年遂反,高骈召宣州观察使秦彦助战。
光启三年,毕师铎出屯高邮,联合诸将攻扬州,高骈派人向杨行密求救,未至,城陷,高骈被囚,不久被秦彦、毕师铎所杀。杨行密闻讯后,命令全军将士为高骈穿孝,大恸三日,后发兵杀秦、毕二人。罗隐曾写诗讽刺高骈好神仙之术。
主要成就
高骈家族世代为禁军将领,好文善论。咸通初,率禁兵万人戍长武城,屡破党项部落,功冠诸军。并率军防御吐蕃。
南诏攻陷安南后,唐廷屡次遣将征讨,均未收复。咸通五年,高骈奉命为安南都护、本管经略招讨使。次年,治兵于海门,随后率5000人深入峰州,就地取粮赡军。咸通七年,屡败南诏军,攻克交趾城,并招怀溪洞,收复交州郡邑,为首任静海军节度使,近十年的安南之患始平。咸通八年,募工凿潜石,疏通安南至广州海路,使漕运无滞。
南诏军屡犯剑南西川,进逼成都。乾符元年冬,骈奉命前往西川。南诏军慑其声威,请和退兵。骈至成都,发步骑5000追至大渡河,杀获甚众,继而于要道修筑城栅,置兵戍守;又筑成都砖城,加强防御。此后南诏不敢再犯。
乾符五年,高骈先后任荆南、镇海节度使,镇压黄巢起义。次年,遣骁将张璘、梁缵分道击黄巢,多次将其击败,降服叛将秦彦、毕师铎、李罕之等数十人。广明元年,又任诸道行营兵马都统,传檄征集天下兵,且广招募,共得兵7万,声威大震。唐廷对其深为倚重。不久,黄巢起义军自广州北上,进趋江淮,击杀张璘,高骈坐守扬州,保存实力,此后未再出兵。
轶事典故
落雕侍御高骈早年在禁军任职。一天,高骈见有两只雕在天上并飞,说:“我如能发迹,便能射中。”一箭射去,贯穿两雕。众人大惊,自此称他为“落雕侍御”。
亡灭之谶高骈镇守淮海时,发现蝗虫只爬不飞,从城西浮过护城河,攀缘着城墙进入内城。聚集在道路上和庭院中,驱除也不停止爬行。松竹之类的树木,一宿之间象用剪子剪过一样,布幅上的画像,都被它们咬去了头。几天以后,它们又互相咬食。九月中旬,暴雨则晴,沟渠里忽然发现小鱼,大小如手指,都是下的雨鱼。经卜算说有兵丧。到十月,有颗大星在晚上坠落在延和阁前面,声音好象滚雷,迸发出光亮和破碎的响声,光亮照满庭院。自从十一月到第二年二月,大雾昏沉,长期不散。有人说:这是以下犯上的征兆。当时米价昂贵,是过去的十多倍,因寒冷和大雨而僵卧倒地的人,每天用车拉出几千口,都扔到城墙外。等到天晴再到里巷和街道里看,全部都空了。这时浙西军队叛变,周宝逃奔毗陵去了。高骈听说后非常高兴,立刻派使者送给周宝一封信,信上说:“你依靠着走马将要到达奔牛,现在附带送上一瓶齑粉和十斤葛粉,用来解决路途上的需要”。这是讽刺他将要成为齑粉。三月。使院请他看花赴宴,并列着有一首给诸从事的诗,诗的末句是:“人世间有无限伤心的事,不能在酒樽前折去一枝。”大概是灭亡的预言吧。到了被秦彦幽禁羞辱,算计人口供给食物。从五月到八月,外面围兵围困更加紧急。接着就遭到死难。
智安西南唐僖宗逃往蜀地时,担忧南诏侵扰,答应两国联姻。南诏命宰相赵隆眉、杨奇鲲、段义宗前来拜谒僖宗,并且迎聘公主。高骈得知僖宗许婚之事,立即从淮南紧急传书,说:“蛮酋心腹就只有这几人,只要将这三个人毒死,无须再忧虑会遭南蛮侵扰。”果然在杀了这三人后,直到僖宗回京,南方都一直平安无事。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评道:“此亦寇恂之余智也。”
猜你喜欢的高骈古诗词 更多高骈的诗词>
-
小隐堪忘世上情,可能休梦入重城。
池边写字师前辈,座右题铭律后生。
吟社客归秦渡晚,醉乡渔去渼陂晴。
春来不得山中信,尽日无人傍水行。 -
渔竿消日酒消愁,一醉忘情万事休。
却恨韩彭兴汉室,功成不向五湖游。
花满西园月满池,笙歌摇曳画船移。
如今暗与心相约,不动征旗动酒旗。 -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
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 -
不将真性染埃尘,为有烟霞伴此身。
带日长江好归信,博罗山下碧桃春。 -
万里驱兵过海门,此生今日报君恩。
回期直待烽烟静,不遣征衣有泪痕。 -
沧溟八千里,今古畏波涛。此日征南将,安然渡万艘。
-
炼汞烧铅四十年,至今犹在药炉前。
不知子晋缘何事,只学吹箫便得仙。 -
蜀江波影碧悠悠,四望烟花匝郡楼。
不会人家多少锦,春来尽挂树梢头。 -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
海棠初发去春枝,首唱曾题七字诗。
今日能来花下饮,不辞频把使头旗。
高骈的诗词更多高骈诗词 >
诗人 更多诗人 >
朝代 更多诗词 >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韩偓《夜深 / 寒食夜》
-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李白《春日醉起言志》
-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王勃《滕王阁诗》
- 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 李商隐《对雪二首》
-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胡令能《小儿垂钓》
- 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杜甫《宿赞公房》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 写景
- 抒情
- 咏物
- 婉约
- 写人
- 抒怀
- 送别
- 生活
- 思念
- 写花
- 梅花
- 菊花
- 荷花
- 桃花
- 桂花
- 梨花
- 杏花
- 莲花
- 惜花
- 赏花
-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节日
- 春节
- 元宵节
- 寒食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七夕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离别
- 爱情
- 女子
- 思乡
- 相思
- 怀古
- 怀人
- 爱国
- 友情
- 讽刺
- 赞美
- 边塞
- 哲理
- 叙事
- 组诗
- 闺怨
- 感伤
- 孤独
- 故事
- 豪放
- 忧国忧民
- 山水
- 感慨
- 战争
- 写雨
- 感叹
- 怀念
- 友人
- 柳树
- 议论
- 田园
- 赞颂
- 写雪
- 妇女
- 伤怀
- 写山
- 月亮
- 励志
- 寓理
- 饮酒
- 人生
- 羁旅
- 写鸟
- 追忆
- 咏史
- 悼亡
- 怀才不遇
- 伤春
- 惜春
- 写水
- 寓言
- 音乐
- 地名
- 惜别
- 宴会
- 赠别
- 同情
- 写风
- 寓人
- 回忆
- 农民
- 典故
- 宫怨
- 言志
- 隐居
- 西湖
- 宴饮
- 评论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