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诗词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全部诗人 > 李昪

今日一文 古诗词 唐代-李昪的画像

李昪 [唐代]

李昪(888年-943年),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建立者。李昪原名徐知诰,是南吴大将徐温养子,曾任升州刺史、润州团练使,后掌握南吴朝政,累加至太师、大元帅,封齐王。937年(天祚三年),李昪称帝,国号齐。939年(升元三年),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变更旧法;又与吴越和解,保境安民,与民休息。943年(升元七年),李昪因丹药中毒而死,是为南唐先主,庙号烈祖,谥号光文肃武孝高皇帝,葬于永陵。

介绍

生平

早年经历

李昪小名彭奴,自幼便在濠州、泗州一带流浪,父亲李荣则在战乱中不知所踪,。

895年,杨行密攻打濠州,得到了彭奴,将其收为养子。但是,杨行密的儿子们却不能容纳彭奴。杨行密只得将彭奴交给部将徐温抚养,取名徐知诰。

徐知诰长大后,喜好读书,善于骑射,杨行密常称赞道:“徐知诰是个俊杰,众将的儿子中没人比得上他。”

治理升州

909年,徐温遥领升州刺史,任命徐知诰为升州队遏兼楼船副使,治理升州。

912年,徐知诰随柴再用攻打宣州李遇,因功升任升州刺史。当时,江淮地区刚刚平定,地方长官多是武夫出身,只知搜刮民财来供养军队,而徐知诰则与众不同。他勤俭好学,重视儒生,宽仁为政,因而得到民众赞誉。

915年,时任镇海节度使的徐温被任命为两浙都招讨使,出镇润州,统辖升州、润州、常州、宣州、歙州、池州,其子徐知训留在广陵辅理朝政。917年,徐温见升州富庶,便将镇海军治所迁到升州,改封徐知诰为润州团练使。徐知诰要求到宣州为官,被徐温拒绝,心中很不高兴,后来在宋齐丘的劝说下方才到润州赴任。

掌握朝政

918年,徐知训被大将朱瑾所杀,徐知诰在润州得到消息,抢先赶到广陵平乱,从而控制了南吴朝政。

知诰执政后,为了收揽民心,宽缓刑法,推广恩信,还建造延宾亭用以接待四方之士。宋齐丘、骆知祥、王令谋等人都成了他的重要谋士,其他凡有流落在其境内的士人他都加以任用,还经常派人到民间了解疾苦,遇有婚丧匮乏的,便设法予以周济,因此赢得了人们的好感。尽管徐温身居金陵遥秉大政,但人心已大多归向徐知诰。

919年,杨隆演称吴国王,任命徐温为大丞相,徐知诰为左仆射、参政事兼知内外诸军事。

921年,徐知诰被吴王杨溥任命为同平章事,遥领江州观察使。不久,南吴升江州为奉化军,任命徐知诰为奉化军节度使。

927年,徐温在行军司马徐玠的劝说下,派次子徐知询到广陵,准备让他代替徐知诰执掌朝政。不久,徐温病死,徐知询回金陵奔丧,徐玠就改变立场转而为徐知诰效力。同年十一月,吴王杨溥僭号称帝,改元乾贞,任命徐知诰为太尉、中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

出镇金陵

932年,徐知诰担任镇海、宁国节度使,出镇金陵,并沿用当年徐温的做法,任命儿子李景通为司徒、同平章事、知中外左右诸军事,将他留在广陵辅理朝政。

933年,徐知诰被封为东海郡王。

935年,南吴加封徐知诰为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齐王,并将升州、润州等十州之地划为齐国。徐知诰推掉尚父、丞相之职,并在次年开设大元帅府,设置官员。这时,闽国、南汉等国都遣使者前来,劝徐知诰称帝。

建立南唐

937年,徐知诰建立齐国,并任命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同年十月,徐知诰受禅称帝,国号大齐,改元升元,并尊杨溥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追尊徐温为忠武皇帝。

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他为唐高祖、唐太宗立庙,追尊父祖四代为皇帝,改奉徐温为义父,并对徐氏子弟大加封赏。

李昪称帝后,志在固守吴国旧地,无意开拓,被大臣冯延巳讥为“田舍翁”。942年,吴越国遭受自然灾害,南唐群臣都劝李昪趁机出兵攻灭吴越。李昪却坚决拒绝,认为国内百姓需要休养生息,不应开战,并派使者去慰问吴越,送去许多礼物。

病逝

李昪晚年崇尚道术,因服用丹药中毒,个性变得暴躁易怒。943年二月,李昪背上生疮,不久病情恶化,在升元殿去世,终年五十六岁,遗命齐王李璟监国。同年三月,李璟继位,是为南唐元宗。十一月,李昪被安葬于永陵,上谥号为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

为政举措

行政

李昪在位期间,对外坚持弭兵休战,以保境安民,对内则兴利除弊。他在治理国政上礼贤下士,并能虚心纳谏。由于连年征战,从中原一带流落江淮的难民很多,李昪对此积极妥善安置,实行轻徭薄赋政策,使南唐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一跃成为“十国”中的强者。

文教

李昪在青年时代就“以文艺自好”,崇文重教,当政后非常重视征集文献图集。他将从各地征集的三千多卷图书,收藏在他治理升州时设置的“建业书房”,为南唐日后成为“文献之地”开了先河。

此外,李昪对教育的重视也为后世所称道。他除了在秦淮河畔设国子监,兴办太学、小学,培养国子博士和四门博士外,还在庐山五老峰下白鹿洞建置学馆,号曰庐山国学。著名诗人江为、伍乔、刘洞等人都曾在此求学。

轶事典故

李昪曾宴请徐知询,以金钟盛酒,向徐知询劝酒,道:“希望弟弟你能活一千岁。”徐知询怀疑酒中有毒,便倒出一半给李昪,道:“我愿意和哥哥各享五百岁。”李昪当即变色,不肯饮酒,而徐知询也捧酒不退,左右都不知所措。这时,伶人申渐高抢过两杯酒喝下,又拿着酒杯离开。李昪暗中命人送解药给申渐高,但为时已晚。

墓葬纪念

钦陵,又称永陵,是李昪与宋皇后合葬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南郊祖堂山西南麓,墓长21.48米,宽10.45米,高5.3米,分前、中、后三室和十个侧室。1950年由南京博物院进行考古发掘,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家庭成员

妻妾

王氏,李昪元配,吴升州刺史王戎之女,封魏国君,南唐建立后追封顺妃。

宋福金,原为王氏滕嫁,生元宗李璟,后立为继室。南唐建立后册为皇后,后尊为皇太后,谥号元敬。

种时光,原为宫人,生江王李景逷,进封夫人。元宗继位后,进封保宁王太妃。

子女

儿子

李昪共有五个儿子:

长子李景通,初封吴王,后改封齐王,后继承皇位,即南唐元宗。

次子李景迁,南唐建立后追封高平郡王,谥号定,后追封楚王。

三子李景遂,封晋王,一度被立为皇太弟。后被太子李弘冀毒死,追赠太弟,谥号文成。

四子李景达,封齐王。死后追赠太弟,谥号昭孝。

五子李景逷,封江王,死后谥号昭顺。

女儿

李昪共有七个女儿。

永兴公主,李昪第四女,嫁给杨溥的太子杨琏。

丰城公主。

盛唐公主。

太和公主,下嫁严可求之子严续。

建昌公主。

玉山公主。

兴国公主,下嫁马仁裕。

猜你喜欢的李昪古诗词 更多李昪的诗词>

  • 咏灯

    [唐代] 李昪

    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
    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

    全文 注释 赏析 拓展 朗读

李昪的诗词更多李昪诗词 >

  1. 咏灯

诗人 更多诗人 >

  1. 白居易的画像
    白居易
  2. 杜甫的画像
    杜甫
  3. 李白的画像
    李白
  4. 齐己的画像
    齐己
  5. 刘禹锡的画像
    刘禹锡
  6. 李商隐的画像
    李商隐
  7. 元稹的画像
    元稹
  8. 辛弃疾的画像
    辛弃疾
  9. 韦应物的画像
    韦应物
  10. 贯休的画像
    贯休
  11. 皎然的画像
    皎然
  12. 陆龟蒙的画像
    陆龟蒙
  13. 刘长卿的画像
    刘长卿
  14. 许浑的画像
    许浑
  15. 张祜的画像
    张祜
  16. 岑参的画像
    岑参
  17. 杜牧的画像
    杜牧
  18. 姚合的画像
    姚合
  19. 罗隐的画像
    罗隐
  20. 王建的画像
    王建
  21. 张籍的画像
    张籍
  22. 杜荀鹤的画像
    杜荀鹤
  23. 孟郊的画像
    孟郊
  24. 苏轼的画像
    苏轼

朝代 更多诗词 >

  1. 春秋
  2. 战国
  3. 先秦
  4. 两汉
  5. 魏晋
  6. 南北朝
  7. 隋代
  8. 唐代
  9. 五代
  10. 宋代
  11. 元代
  12. 明代
  13. 清代
  14. 近代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1. 采薇(节选)
  2.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3. 苏幕遮·燎沉香
  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1.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2. 苏幕遮·燎沉香
  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 西河·和王潜斋韵
  5. 忆江南·江南好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1. 陋室铭
  2. 小儿不畏虎
  3. 离骚
  4. 前赤壁赋
  5. 兰亭集序 / 兰亭序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1.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2.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高蟾《金陵晚望》
  3. 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 刘辰翁《桂枝香·吹箫人去》
  4.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5. 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 李华《吊古战场文》
  6.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7. 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8.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9.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杜甫《为农》
  10.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王维《桃源行》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1. 写景
  2. 抒情
  3. 咏物
  4. 婉约
  5. 写人
  6. 抒怀
  7. 送别
  8. 生活
  9. 思念
  10. 写花
  11. 梅花
  12. 菊花
  13. 荷花
  14. 桃花
  15. 桂花
  16. 梨花
  17. 杏花
  18. 莲花
  19. 惜花
  20. 赏花
  21. 春天
  22. 夏天
  23. 秋天
  24. 冬天
  25. 节日
  26. 春节
  27. 元宵节
  28. 寒食节
  29. 清明节
  30. 端午节
  31. 七夕节
  32. 中秋节
  33. 重阳节
  34. 离别
  35. 爱情
  36. 女子
  37. 思乡
  38. 相思
  39. 怀古
  40. 怀人
  41. 爱国
  42. 友情
  43. 讽刺
  44. 赞美
  45. 边塞
  46. 哲理
  47. 叙事
  48. 组诗
  49. 闺怨
  50. 感伤
  51. 孤独
  52. 故事
  53. 豪放
  54. 忧国忧民
  55. 山水
  56. 感慨
  57. 战争
  58. 写雨
  59. 感叹
  60. 怀念
  61. 友人
  62. 柳树
  63. 议论
  64. 田园
  65. 赞颂
  66. 写雪
  67. 妇女
  68. 伤怀
  69. 写山
  70. 月亮
  71. 励志
  72. 寓理
  73. 饮酒
  74. 人生
  75. 羁旅
  76. 写鸟
  77. 追忆
  78. 咏史
  79. 悼亡
  80. 怀才不遇
  81. 伤春
  82. 惜春
  83. 写水
  84. 寓言
  85. 音乐
  86. 地名
  87. 惜别
  88. 宴会
  89. 赠别
  90. 同情
  91. 写风
  92. 寓人
  93. 回忆
  94. 农民
  95. 典故
  96. 宫怨
  97. 言志
  98. 隐居
  99. 西湖
  100. 宴饮
  101. 评论壮志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