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全部诗人 > 李昪
李昪 [唐代]
介绍
生平
早年经历
李昪小名彭奴,自幼便在濠州、泗州一带流浪,父亲李荣则在战乱中不知所踪,。
895年,杨行密攻打濠州,得到了彭奴,将其收为养子。但是,杨行密的儿子们却不能容纳彭奴。杨行密只得将彭奴交给部将徐温抚养,取名徐知诰。
徐知诰长大后,喜好读书,善于骑射,杨行密常称赞道:“徐知诰是个俊杰,众将的儿子中没人比得上他。”
治理升州
909年,徐温遥领升州刺史,任命徐知诰为升州队遏兼楼船副使,治理升州。
912年,徐知诰随柴再用攻打宣州李遇,因功升任升州刺史。当时,江淮地区刚刚平定,地方长官多是武夫出身,只知搜刮民财来供养军队,而徐知诰则与众不同。他勤俭好学,重视儒生,宽仁为政,因而得到民众赞誉。
915年,时任镇海节度使的徐温被任命为两浙都招讨使,出镇润州,统辖升州、润州、常州、宣州、歙州、池州,其子徐知训留在广陵辅理朝政。917年,徐温见升州富庶,便将镇海军治所迁到升州,改封徐知诰为润州团练使。徐知诰要求到宣州为官,被徐温拒绝,心中很不高兴,后来在宋齐丘的劝说下方才到润州赴任。
掌握朝政
918年,徐知训被大将朱瑾所杀,徐知诰在润州得到消息,抢先赶到广陵平乱,从而控制了南吴朝政。
知诰执政后,为了收揽民心,宽缓刑法,推广恩信,还建造延宾亭用以接待四方之士。宋齐丘、骆知祥、王令谋等人都成了他的重要谋士,其他凡有流落在其境内的士人他都加以任用,还经常派人到民间了解疾苦,遇有婚丧匮乏的,便设法予以周济,因此赢得了人们的好感。尽管徐温身居金陵遥秉大政,但人心已大多归向徐知诰。
919年,杨隆演称吴国王,任命徐温为大丞相,徐知诰为左仆射、参政事兼知内外诸军事。
921年,徐知诰被吴王杨溥任命为同平章事,遥领江州观察使。不久,南吴升江州为奉化军,任命徐知诰为奉化军节度使。
927年,徐温在行军司马徐玠的劝说下,派次子徐知询到广陵,准备让他代替徐知诰执掌朝政。不久,徐温病死,徐知询回金陵奔丧,徐玠就改变立场转而为徐知诰效力。同年十一月,吴王杨溥僭号称帝,改元乾贞,任命徐知诰为太尉、中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
出镇金陵
932年,徐知诰担任镇海、宁国节度使,出镇金陵,并沿用当年徐温的做法,任命儿子李景通为司徒、同平章事、知中外左右诸军事,将他留在广陵辅理朝政。
933年,徐知诰被封为东海郡王。
935年,南吴加封徐知诰为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齐王,并将升州、润州等十州之地划为齐国。徐知诰推掉尚父、丞相之职,并在次年开设大元帅府,设置官员。这时,闽国、南汉等国都遣使者前来,劝徐知诰称帝。
建立南唐
937年,徐知诰建立齐国,并任命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同年十月,徐知诰受禅称帝,国号大齐,改元升元,并尊杨溥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追尊徐温为忠武皇帝。
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他为唐高祖、唐太宗立庙,追尊父祖四代为皇帝,改奉徐温为义父,并对徐氏子弟大加封赏。
李昪称帝后,志在固守吴国旧地,无意开拓,被大臣冯延巳讥为“田舍翁”。942年,吴越国遭受自然灾害,南唐群臣都劝李昪趁机出兵攻灭吴越。李昪却坚决拒绝,认为国内百姓需要休养生息,不应开战,并派使者去慰问吴越,送去许多礼物。
病逝
李昪晚年崇尚道术,因服用丹药中毒,个性变得暴躁易怒。943年二月,李昪背上生疮,不久病情恶化,在升元殿去世,终年五十六岁,遗命齐王李璟监国。同年三月,李璟继位,是为南唐元宗。十一月,李昪被安葬于永陵,上谥号为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
为政举措
行政
李昪在位期间,对外坚持弭兵休战,以保境安民,对内则兴利除弊。他在治理国政上礼贤下士,并能虚心纳谏。由于连年征战,从中原一带流落江淮的难民很多,李昪对此积极妥善安置,实行轻徭薄赋政策,使南唐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一跃成为“十国”中的强者。
文教
李昪在青年时代就“以文艺自好”,崇文重教,当政后非常重视征集文献图集。他将从各地征集的三千多卷图书,收藏在他治理升州时设置的“建业书房”,为南唐日后成为“文献之地”开了先河。
此外,李昪对教育的重视也为后世所称道。他除了在秦淮河畔设国子监,兴办太学、小学,培养国子博士和四门博士外,还在庐山五老峰下白鹿洞建置学馆,号曰庐山国学。著名诗人江为、伍乔、刘洞等人都曾在此求学。
轶事典故
李昪曾宴请徐知询,以金钟盛酒,向徐知询劝酒,道:“希望弟弟你能活一千岁。”徐知询怀疑酒中有毒,便倒出一半给李昪,道:“我愿意和哥哥各享五百岁。”李昪当即变色,不肯饮酒,而徐知询也捧酒不退,左右都不知所措。这时,伶人申渐高抢过两杯酒喝下,又拿着酒杯离开。李昪暗中命人送解药给申渐高,但为时已晚。
墓葬纪念
钦陵,又称永陵,是李昪与宋皇后合葬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南郊祖堂山西南麓,墓长21.48米,宽10.45米,高5.3米,分前、中、后三室和十个侧室。1950年由南京博物院进行考古发掘,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家庭成员
妻妾
王氏,李昪元配,吴升州刺史王戎之女,封魏国君,南唐建立后追封顺妃。
宋福金,原为王氏滕嫁,生元宗李璟,后立为继室。南唐建立后册为皇后,后尊为皇太后,谥号元敬。
种时光,原为宫人,生江王李景逷,进封夫人。元宗继位后,进封保宁王太妃。
子女
儿子
李昪共有五个儿子:
长子李景通,初封吴王,后改封齐王,后继承皇位,即南唐元宗。
次子李景迁,南唐建立后追封高平郡王,谥号定,后追封楚王。
三子李景遂,封晋王,一度被立为皇太弟。后被太子李弘冀毒死,追赠太弟,谥号文成。
四子李景达,封齐王。死后追赠太弟,谥号昭孝。
五子李景逷,封江王,死后谥号昭顺。
女儿
李昪共有七个女儿。
永兴公主,李昪第四女,嫁给杨溥的太子杨琏。
丰城公主。
盛唐公主。
太和公主,下嫁严可求之子严续。
建昌公主。
玉山公主。
兴国公主,下嫁马仁裕。
猜你喜欢的李昪古诗词 更多李昪的诗词>
李昪的诗词更多李昪诗词 >
诗人 更多诗人 >
朝代 更多诗词 >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高蟾《金陵晚望》
- 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 刘辰翁《桂枝香·吹箫人去》
-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 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 李华《吊古战场文》
-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 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杜甫《为农》
-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王维《桃源行》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 写景
- 抒情
- 咏物
- 婉约
- 写人
- 抒怀
- 送别
- 生活
- 思念
- 写花
- 梅花
- 菊花
- 荷花
- 桃花
- 桂花
- 梨花
- 杏花
- 莲花
- 惜花
- 赏花
-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节日
- 春节
- 元宵节
- 寒食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七夕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离别
- 爱情
- 女子
- 思乡
- 相思
- 怀古
- 怀人
- 爱国
- 友情
- 讽刺
- 赞美
- 边塞
- 哲理
- 叙事
- 组诗
- 闺怨
- 感伤
- 孤独
- 故事
- 豪放
- 忧国忧民
- 山水
- 感慨
- 战争
- 写雨
- 感叹
- 怀念
- 友人
- 柳树
- 议论
- 田园
- 赞颂
- 写雪
- 妇女
- 伤怀
- 写山
- 月亮
- 励志
- 寓理
- 饮酒
- 人生
- 羁旅
- 写鸟
- 追忆
- 咏史
- 悼亡
- 怀才不遇
- 伤春
- 惜春
- 写水
- 寓言
- 音乐
- 地名
- 惜别
- 宴会
- 赠别
- 同情
- 写风
- 寓人
- 回忆
- 农民
- 典故
- 宫怨
- 言志
- 隐居
- 西湖
- 宴饮
- 评论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