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全部诗人 > 谭峭
谭峭 [唐代]
介绍
生平
谭峭,字景升,泉州人。唐国子司业洙之子。从小爱好黄老诸子及《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茅君列仙内传》等书。后游历终南山、太白山、太行山、王屋、嵩山、华山、泰山诸名山,拜嵩山道士为师,得辟谷养气之术。他夏穿皮裘,冬着布衫,倒卧霜雪之中。后四处云游。
闽王王昶崇尚道教,拜谭峭为师,赐号“金门羽客正一先生”。
后晋开运元年,南唐灭闽,谭峭退隐庐山栖隐洞,跟他学道的有百余人。他在士大夫中威信很高,南唐诗人孟贯“赠栖隐洞谭先生”诗云:“先生双鬓华,深谷卧云霞。不伐有巢树,多移无主花。石泉春酿酒,松火夜煮茶。因问山中事,如君有几家。”南唐主李煜召他至建康,赐名“谭峭真人”,并颁赐紫金阶和大量财产,他固辞不受。后回泉州,入清源山紫泽洞修炼。宋开宝六年,无疾而终,享年百余岁。
“其说多本黄老道德之旨,文笔简劲奥质”。谭峭认为世界起源于“虚”。道是由“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然后再由“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于是万物复归于“虚”。道即是“虚实相通”的精神境界,修道者经常保持此境界,就可以“无生死”,达到神化。主张无生死、黜是非、齐昏暗、忘祸福,泯灭一切事物的差别,达到“大同”。他还同情劳苦大众,主张“均食”而致太平,期望出现一个无亲疏、无爱恶的理想王国——“太和”社会。是对老子的“大道废,有仁义”等思想的进一步发挥。
闽王王昶赐号“金门羽客正一先生”。
谭峭曾被南唐主赐号紫霄真人。
谭峭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小熟读经史,尤其酷好黄老等书,不追求仕途显荣,而以学道自隐。他是从小在儒家思想影响下转而走向道家的学者。他辞父出游,历经名山大川,沿途对社会的动乱、生民的疾苦都有所领略,唯如此其《化书》中才有大量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猜你喜欢的谭峭古诗词 更多谭峭的诗词>
谭峭的诗词更多谭峭诗词 >
诗人 更多诗人 >
朝代 更多诗词 >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杜甫《岁晏行》
-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
-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王安国《清平乐·春晚》
-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陈与义《雨晴》
-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二首》
-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李益《塞下曲·其一》
-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维《观猎》
-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蓼莪》
- 盘心清露如铅水,又一夜、西风吹折。—— 张炎《疏影·咏荷叶》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 写景
- 抒情
- 咏物
- 婉约
- 写人
- 抒怀
- 送别
- 生活
- 思念
- 写花
- 梅花
- 菊花
- 荷花
- 桃花
- 桂花
- 梨花
- 杏花
- 莲花
- 惜花
- 赏花
-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节日
- 春节
- 元宵节
- 寒食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七夕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离别
- 爱情
- 女子
- 思乡
- 相思
- 怀古
- 怀人
- 爱国
- 友情
- 讽刺
- 赞美
- 边塞
- 哲理
- 叙事
- 组诗
- 闺怨
- 感伤
- 孤独
- 故事
- 豪放
- 忧国忧民
- 山水
- 感慨
- 战争
- 写雨
- 感叹
- 怀念
- 友人
- 柳树
- 议论
- 田园
- 赞颂
- 写雪
- 妇女
- 伤怀
- 写山
- 月亮
- 励志
- 寓理
- 饮酒
- 人生
- 羁旅
- 写鸟
- 追忆
- 咏史
- 悼亡
- 怀才不遇
- 伤春
- 惜春
- 写水
- 寓言
- 音乐
- 地名
- 惜别
- 宴会
- 赠别
- 同情
- 写风
- 寓人
- 回忆
- 农民
- 典故
- 宫怨
- 言志
- 隐居
- 西湖
- 宴饮
- 评论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