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全部诗人 > 许宣平
许宣平 [唐代]
介绍
轶事典故
唐代的道人许宣平。许是江南徽州歙县人,他当时长期隐居于歙县南山中,在“石门九不锁”的最后一道门后结庵辟谷修炼。许宣平形貌异常,身长七尺六寸,胡须长至膝盖,而头发披至足跟,经常担柴入市贩卖,以换酒喝。他担着柴到城里来卖,柴担上常常挂着一只花葫芦和一根弯曲的竹杖,常常醉后腾腾地拄着竹杖回山,独自吟唱道:“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路人莫问归何处,穿入白云行翠微。”三十多年来,有时候他把人从危难中拯救出来,有时候他把人从疾病中救治出来,很多城里人都去拜访他。并不能见到他,只见到他住的小草房的墙壁上题诗说:“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明朝饮碧泉。樵人歌垅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石室南山巅,这是对许宣平隐居地最好的证明。
许多好事者都诵读他的诗,使他的诗在长安盛行一时。在官道上从洛阳到同华之间的传舍里,到处题着他的诗。天宝年间,李白从翰林院出来,向东游历路过传舍,看了他的诗吟咏之后,感叹地说:“这是神仙的诗啊!”于是李白就向别人打听这是谁写的诗,知道了许宣平的情况。李白于是就到新安游历,越岭翻山,多次求访也没有找到许宣平,就在他的小草房的墙壁上题诗道:“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柱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
这年冬天,野火烧了这所小草房。不知道许宣平的行踪。一百多年以后,咸通七年,郡中人许明奴家有一位老妇人,曾经结伴进山打柴,独自在南山中见到一个人坐在石头上,正在吃桃。桃子很大。那人问老妇人说:“你是许明奴家的人吧?我是许明奴的祖先许宣平。”老妇人说她曾经听说他已经成仙了,他说:“你回去,替我对许明奴说,我在这山里头。我给你一个桃吃,不能拿出去。这山里虎狼很多,山神很珍惜这桃子。”老妇人就把桃子吃了。味道很美,不一会儿就吃光了。
许宣平打发老妇人和打柴的人们一起回家说了此事。许明奴的家族非常惊异,全郡的人都传闻此事。后来老妇人就不爱吃饭,一天天变得年轻,比平常轻捷健壮。中和年以后,连连发生兵乱,百姓不安。许明奴搬家避难,老妇人进山就不再回来。现在有人进山打柴,有见到那位老妇人的。她身穿藤叶,行走如飞。追赶她,她就升到林木之上离去。
许宣平《庵壁题诗》见于《全唐诗》第860卷和元代道士赵道一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它描述了许宣平宗教修炼中的道隐生活。道教徒山居隐逸是为了宗教修炼,山林之隐是他们宗教排除干扰、澄心静虑、稳固道心的一种宗教修炼途径和手段。“道隐”不仅是自我安慰的人生态度,更是愉悦的审美态度,在道教审美文化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道隐”思想丰富和充实着道教审美文化的内容并经过道教徒宗教情感的过滤、淘洗以及高度整合,内化为道教徒心灵深处一种难以言说而又实实在在的宗教情怀,随后又以诗歌这一审美的表现形式再度外化出来,形成了独特的魅力。《庵壁题诗》是道教文化关于隐逸山林、自得于林皋的生动标本。
对隐迹山林的挚爱,对逍遥泉石的神往,是隋唐五代道士的宗教人生的审美化体现。
猜你喜欢的许宣平古诗词 更多许宣平的诗词>
-
一池荷叶衣无尽,两亩黄精食有馀。
又被人来寻讨著,移庵不免更深居。 -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路人莫问归何处,
穿入白云行翠微。 -
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清朝饮碧泉。
樵人歌垄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
一池荷叶衣无尽,两亩黄精食有馀。
又被人来寻讨著,移庵不免更深居。 -
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清朝饮碧泉。
樵人歌垄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路人莫问归何处,
穿入白云行翠微。
许宣平的诗词更多许宣平诗词 >
诗人 更多诗人 >
朝代 更多诗词 >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 陈维崧《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孟浩然《他乡七夕》
- 玉屏风冷愁人。醉烂漫、梅花翠云。—— 吴文英《柳梢青·与龟翁登研意观雪怀癸卯岁腊朝断桥并马之游》
- 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 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 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浣溪沙·端午》
-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李白《白马篇》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 写景
- 抒情
- 咏物
- 婉约
- 写人
- 抒怀
- 送别
- 生活
- 思念
- 写花
- 梅花
- 菊花
- 荷花
- 桃花
- 桂花
- 梨花
- 杏花
- 莲花
- 惜花
- 赏花
-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节日
- 春节
- 元宵节
- 寒食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七夕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离别
- 爱情
- 女子
- 思乡
- 相思
- 怀古
- 怀人
- 爱国
- 友情
- 讽刺
- 赞美
- 边塞
- 哲理
- 叙事
- 组诗
- 闺怨
- 感伤
- 孤独
- 故事
- 豪放
- 忧国忧民
- 山水
- 感慨
- 战争
- 写雨
- 感叹
- 怀念
- 友人
- 柳树
- 议论
- 田园
- 赞颂
- 写雪
- 妇女
- 伤怀
- 写山
- 月亮
- 励志
- 寓理
- 饮酒
- 人生
- 羁旅
- 写鸟
- 追忆
- 咏史
- 悼亡
- 怀才不遇
- 伤春
- 惜春
- 写水
- 寓言
- 音乐
- 地名
- 惜别
- 宴会
- 赠别
- 同情
- 写风
- 寓人
- 回忆
- 农民
- 典故
- 宫怨
- 言志
- 隐居
- 西湖
- 宴饮
- 评论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