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全部诗人 > 廖燕
廖燕 [清代]
介绍
生平
十九岁时补为秀才,隐居不仕,在武水西筑“二十七松堂”潜心经史,攻古文词。
廖燕著述颇丰,收辑为《二十七松堂集》,共十卷,包括论、辩、说、记、序、文、尺牍、传、墓志铭、杂著、疏、书后、词、诗等。共计文370篇,诗551首。代表作是《金圣叹先生传》。廖燕多才多艺,善草书,如古木寒石,能戏曲。《三编清代稿钞本》收录其诗作25首。
廖燕的散文充满强烈的批判社会的精神:对程朱理学,他持批判态度,揭露统治者“以梦愚天下后世”;对科举制度,也持批判态度,认为这套制度是为统治者钳制思想言论;他呼吁文章用世,提出布衣与人主平等,这在当时是非常可贵的。他的人物传记往往能写出传主的精神气质;山水游记情景结合,表现自己的个性;小品文随心所欲,纵横自如。他对自己文章与统治者的矛盾有充分的认识,并看到这是才是他所追求的价值所在:“不遇之文,其文必佳,……佳者必传,是天将传吾文也。”近代以来,廖文的思想内涵越来越受研究者的重视。
廖燕也使清代岭南散文进入更高境界。其中“杂著”载杂剧《醉画图》、《镜花亭》、《诉琵琶》、《续诉琵琶》等四种。其中《诉琵琶》是廖燕传奇中思想性、艺术性最高的作品。
同治元年,《二十七松堂集》流传到日本,引起日本汉学家的极大兴趣,为之刻刊。盐谷世弘在序文中称赞说:“廖燕文以才胜,文章能继承明代文风,可说是明代文坛的大殿军。”又说他一生未作过清朝的官吏,是因为他是明代的遗民,清朝统治者对他不放心,不敢使用他。光绪十年,日本人伊豫近藤元粹也将廖燕列为中国明清文坛八大家之一,赞其文章雄瞻杰出,笔有奇气。并认为廖燕并非是甘心隐逸的高士,而是毕生不得志的潦倒布衣。依田百川说:“柴舟的峭刻古奥,几符乎介甫。”廖燕的文集曾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过贡献,这在粤北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其遗诗入选清朝国诗,被列为“广东诗粹”。
今人评廖燕“匕首寸铁,刺人尤透”。
猜你喜欢的廖燕古诗词 更多廖燕的诗词>
廖燕的诗词更多廖燕诗词 >
诗人 更多诗人 >
朝代 更多诗词 >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 争教清泪不成冰?好处便轻别。—— 纳兰性德《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 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元好问《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 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王昌龄《青楼怨》
-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周朴《春日秦国怀古》
-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 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 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卢纶《晚次鄂州》
- 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 柳永《破阵乐·露花倒影》
-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杜牧《旅宿》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 写景
- 抒情
- 咏物
- 婉约
- 写人
- 抒怀
- 送别
- 生活
- 思念
- 写花
- 梅花
- 菊花
- 荷花
- 桃花
- 桂花
- 梨花
- 杏花
- 莲花
- 惜花
- 赏花
-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节日
- 春节
- 元宵节
- 寒食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七夕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离别
- 爱情
- 女子
- 思乡
- 相思
- 怀古
- 怀人
- 爱国
- 友情
- 讽刺
- 赞美
- 边塞
- 哲理
- 叙事
- 组诗
- 闺怨
- 感伤
- 孤独
- 故事
- 豪放
- 忧国忧民
- 山水
- 感慨
- 战争
- 写雨
- 感叹
- 怀念
- 友人
- 柳树
- 议论
- 田园
- 赞颂
- 写雪
- 妇女
- 伤怀
- 写山
- 月亮
- 励志
- 寓理
- 饮酒
- 人生
- 羁旅
- 写鸟
- 追忆
- 咏史
- 悼亡
- 怀才不遇
- 伤春
- 惜春
- 写水
- 寓言
- 音乐
- 地名
- 惜别
- 宴会
- 赠别
- 同情
- 写风
- 寓人
- 回忆
- 农民
- 典故
- 宫怨
- 言志
- 隐居
- 西湖
- 宴饮
- 评论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