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全部诗人 > 张养浩
张养浩 [元代]
介绍
生平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第23代孙。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官职。在任监察御史时,因批评时政而为权贵所忌,被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因其父年迈,无人照顾,于英宗至治二年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见饥民困苦万分,难以周济,竟为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不久便积劳成疾病卒。他的散曲多写弃官后的田园隐逸生活。有《三事忠告》、《归田类稿》等。散曲集有《云在休居自适小乐府》。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谓其曲“如玉树临风”。
张养浩居官清正,敢于犯颜直谏。在堂邑县,他关心民瘼,抑制豪强,赈灾济贫,做了不少好事。拜监察御史之后,他绳纠贪邪,荐举廉正,弹劾不避权贵,举荐不疏仇怨,“入焉与天子争是非,出焉与大臣辨可否”,蹈厉风发,“道之所在,死生以之”。其门人黄溍说他“力排权奸,几蹈祸而不悔”。武宗时,曾因议立尚书省事,与权臣意见牴牾,被构罪罢官;英宗时,又因谏在内廷张灯为鳌山事,险遭不测。怀有“致君泽民”理想的张养浩,本想干一番利国济民的事业,但统治集团中“忠直为国者少,阿容佞诈、惟己之为者多”,自己犯颜撄鳞,时有性命之虞,便借故辞官归隐,“远是非,绝名利”,回到自己的故乡济南。享年59岁。
成就
散曲家张养浩从政期间的诗文并不多,而归隐田园则使他成为一个著名散曲家。历经宦海风波,感受到了上层统治集团的黑暗,其体会自然真切感人:“才上马齐声儿唱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怨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当其归隐之初,如鸟儿返林、鱼儿纵渊,心情十分愉快:“离省堂,到家乡,正荷花烂开云锦香。游玩秋光,朋友相将,日日大筵张。汇波搂醉墨淋浪,历下亭金缕悠扬,大明湖播画舫,华不注倒壶觞,这几场忙杀柘枝娘!”。他给自己隐居的别墅起了一个雅号,叫云庄,云庄内修建了一座绰然亭,亭后盖了一座遂闲堂。“绰然一亭尘世表,不许俗人到。四面桑麻,一带云山妙。”“绰然亭后遂闲堂,更比仙家日月长,高情千古羲皇上。北窗风,特地凉。客来到,尊酒淋浪。花与竹,无俗气;水和山,有异香”。这一时期的散曲大多抒写个人心境与所见所闻,而吟咏故乡的山光水色之作,工丽清新,取得较高艺术成就。“自隐居,谢尘俗,云共烟,也欢虞。万山青绕一茆庐,恰便似画图中间里。著老夫对着无限景,怎下的又做官去”。故乡的湖光山色,优美的自然景致,使张养浩寻求到一个与污浊官场完全不同的美好世界。云庄迤南,便是景色秀丽的大明湖、趵突泉;迤东,是孤高桀立的华不注;迤西,是块然如垒的标山。在家乡,他时而在明湖游赏,箕居船头,放声高歌;时而登上华不注,领略“苍山万顷”的山野风光;时而登临汇波楼,吟诵“鸟飞云锦千层外,人在丹青画幅中”动人的诗句;时而漫步趵突泉畔,欣赏珠滚絮飞的泉流……足迹所至,诗、曲亦随之。在这些描写湖光山色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在似乎消沉的、吟诵隐逸闲适情趣的诗曲中,也常常寄寓着壮志难酬的愤慨,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到一股抑郁难申的不平之气。其作品《水仙子·咏江南》入选沪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本
作品格调《太和正音谱》评张养浩的散曲如“玉树临风”,指出他的作品格调高远。他的作品文字显白流畅,感情真朴醇厚,无论抒情或是写景,都能出自真情而较少雕镂。《潼关怀古》小令,以及一些写退隐生活的作品,可以代表他的艺术风格。然而他的写景的散曲中,也有一些工丽清逸的作品,如“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等句,表明他的作品在总的艺术格调中还有所变化,散曲色调比较丰富。
一心为民张养浩栖隐云庄,不求显达,优游于山水之间,敛迹于权贵之门,自以为远离世俗尘嚣,不与朝廷政事,然元朝廷对这位“博学硕德,声名显赫”的儒臣,却时时想加以利用,八年之间,凡六下诏书,他均高卧不起。而当天历二年朝廷以“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召其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灾时,他却不顾高龄体弱,随即“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星夜奔赴任所。“无多惭,此心非为官。”使他赴召的不是官爵,而是灾情严重激发起他为民承重的精神。赴官途中经洛阳、渑池、潼关,直达长安。一路行来,目睹灾民惨状,感历代兴废,写了数首怀古曲,意绪苍凉,流露出对本朝前景暗淡的哀叹,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其中最著名的,是散曲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到任之后,“凡所以力民者,无所不用其至”。四月之内未尝家居,不遑寝处,终因劳瘁而卒。消息传开,“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在封建时代,像张养浩这样为民尽瘁的官儿实在并不多见!元朝廷对其旌表,不过是旌忠励节,激励臣下为其效忠,而人民都以自己的眼光来区分善恶,表明自己的爱憎。张养浩所维护的那个制度虽已成为历史陈迹,而其为民尽瘁的精神,及其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却可与济南山川同在,永远为人们所怀念。张养浩著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诗文集《归田类稿》。
家世
据张养浩《寿子》诗,可知他自认为是少昊青阳氏第5子挥和历代张氏名人之后。但至他曾祖前情况、曾祖名讳,均不知。曾祖,曾授从五品武散官武略将军,任阳邱燕镇监洒,生4子:长子早死,次子无后,三子万,四子山。伯祖张万,住本庄,享年93岁,妻郭氏,生6子:泽、彬、德正、德林、秀、敏。祖父张山,迁历城,享年91岁,因孙贵,赠安远大将军、益都路淄莱万户府中万户、轻车都尉,追封济南郡侯。妻苗氏、杨氏,追封济南郡夫人。苗氏生2子:兴、郁。大伯父张泽,张万长子,曾在四川任库管。伯父张兴,张山长子,早年失落兵乱间,30年后从泰安归来,享年71岁,葬泰安梁氏村。父张郁,字威卿,1242年生。16岁即担起家庭重担。曾行商于江淮之间。1321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卒,终年80岁。因子贵,封通议大夫、史部尚书、上轻车都尉、济南郡侯。妻许氏,追封济南郡夫人。继妻尚氏,封济南郡太夫人。生3子:英、塞、养浩。长兄张英、次兄张塞,早卒。生2子:居、安。养浩生2子:强、引。猜你喜欢的张养浩古诗词 更多张养浩的诗词>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喜山林眼界高,嫌市井人烟闹。过中年便退官,再不想长安道。
绰然一亭尘世表,不许俗人到。四面桑麻深,一带云山妙,这一塔儿快活直到老。 -
四月一日喜雨
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欢喜的无是处! -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往常时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东离;往常时俯仰承极贵,如今逍遥谒故知;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徒流罪;如今便宜,课会风花雪月题。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出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抖擞了元亮尘,分付了苏卿印;喜西风范蠡舟,任雪满潘安鬓。
乞得自由身,且作太平民;酒吸华峰月,吟泺水春。而今,识破东华梦;红裙,休歌南浦云。三十年一梦惊,财与气消磨尽。把当年花月心,都变做了今日山林兴。
早是不能行,那更鬓星星。镜里常嗟叹,人前强打撑。歌声,积渐的无心听;多情,你频来待怎生?自高悬神武冠,身无事心无患。对风花雪月吟,有笔砚琴书伴。
梦境儿也清安,俗势利不相关,由他傀儡棚头闹,且向昆仑顶上看。云山,隔断红尘岸;游观,壶中天地宽。
也不学严子陵七里滩,也不学姜太公磻溪岸,也不学贺知章乞监湖,也不学柳子厚游南间。俺住云水屋三间,风月竹千竿。一任傀儡棚中闹,且向昆仑顶上看。身安,倒大来无忧患;游观,壶中天地宽。 -
用尽我为国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
[梁州]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
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
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得雪满头颅。
[尾声]青天多谢相扶助,赤子从今罢叹吁。
只愿得三日霖霪不停住,便下当街上似五湖,
都渰了九衢,犹自洗不尽从前受过的苦。 -
在官时只说闲,得闲也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样看。从前的试观,哪一个不遇灾难?楚大夫行吟泽畔,伍将军血污衣冠,乌江岸消磨了好汉,咸阳市干休了丞相。这几个百般,要安,不安,怎如俺五柳庄逍遥散诞?
-
春来时绰然亭香雪梨花会,夏来时绰然亭云锦荷花会,秋来时绰然亭霜露黄花会,冬来时绰然亭风月梅花会。春夏与秋冬,四季皆佳会,主人此意谁能会?
-
春
水绕门,树围村,雨初晴满川花草新。鸡犬欣欣,鸥鹭纷纷,占断玉溪春。爱庞公不入城阃,喜陈抟高卧烟云,陆龟蒙长散诞,陶元亮自耕耘。这几君,都不是等闲人。
夏
爱绰然,靠林泉,正当门满池千叶莲。一带山川,万顷风烟,都在几席边。压枝低金杏如拳,客来时樽酒留连。按新声歌乐府,分险韵赋诗篇。见胎仙,飞下九重天。
秋
水影寒,藕花残,被西风有人独倚阑。醉眼遥观,北渚南山,照映锦斓斑。利名尘不到柴关,绰然亭倒大幽闲。共三闾歌楚些,同四皓访商颜。笑人间,无处不邯郸。
冬白战体
天欲明,觉寒生,打书窗只闻风有声。步出柴荆,遥望郊坰,滚滚势如倾。四围山岩壑都平,道途间无个人行。爱园林春浩荡,喜天地气澄清。巧丹青,怎画绰然亭?
赴詹事丞召至通州感疾还家
干送行,谩长亭,被恩书挽回云水情。才到燕京,便要回程,你好自在也老先生!带行人所望无成,管伴使饮气吞声。水和山应也恨,来与去不曾停。几曾经,不睹是的晋渊明?
自挂冠,历长安,共白云往来山水间。名不相干,利不相关,天地一身闲。绿杨堤黄鸟绵蛮,红蓼滩白鹭翩翻。尽红尘千万丈,飞不到钓鱼滩。只一竿,钓出水中仙。
绰然亭独坐
白日迟,锦鸠啼,看儿童汲泉浇菜畦。杨柳风微,苗稼云齐,桑柘翠烟迷。映青山茅舍疏篱,绕孤村流水花堤。看蜂蝶高下舞,任鸥鹭往来飞。笑嘻嘻,不觉日平西。
寿日燕饮
一雨晴,百花明,谢诸公不辞郊外行。尽是簪缨,充塞门庭,车马闹纵横。递香罗争祝长生,捧金杯斗和歌声。彻青霄仙乐响,扶翠袖玉山倾。眼睁睁,险踏碎绰然亭。
辞参议还家,连次乡会十余日,故赋此离省堂,到家乡,正荷花烂开云锦香。游玩秋光,朋友相将,日日大筵张。会波楼醉墨淋浪,历下亭金缕悠扬。大明湖摇画舫,华不注倒壶觞。这几场,忙杀柘枝娘。 -
对菊自叹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登会波楼
四围山,会波楼上倚阑干。大明湖铺翠描金间,华鹊中问,爱江心六月寒。荷花绽,十里香风散。被沙头啼鸟,唤醒这梦里微官。
玉香逦花
玉香逦,花中无物比风流。芳姿夺尽人间秀,冰雪堪羞,翠帏中分外幽。开时候,把风月都熏透。神仙在此,何必扬州。
村居
会寻思,过中年便赋去来词。为甚等闲间不肯来城市?只怕俗却新诗。对着这落花村,流水堤,柴门闭柳外山横翠。便有些斜风细雨,也近不得这蒲笠蓑衣。
张养浩的诗词更多张养浩诗词 >
诗人 更多诗人 >
朝代 更多诗词 >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 半夜衔枚,满城深雪,忽已亡悬瓠。—— 李纲《念奴娇·宪宗平淮西》
-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柳永《甘草子·秋暮》
- 歌声未尽处,先泪零。—— 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 韦庄《稻田》
- 明妃留在两眉愁,万古春山颦不尽。—— 元好问《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 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
- 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朱彝尊《长亭怨慢·雁》
-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
-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郑燮《山中雪后》
- 严妆欲罢啭黄鹂,飞上万年枝。—— 和凝《喜迁莺·晓月坠》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 写景
- 抒情
- 咏物
- 婉约
- 写人
- 抒怀
- 送别
- 生活
- 思念
- 写花
- 梅花
- 菊花
- 荷花
- 桃花
- 桂花
- 梨花
- 杏花
- 莲花
- 惜花
- 赏花
-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节日
- 春节
- 元宵节
- 寒食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七夕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离别
- 爱情
- 女子
- 思乡
- 相思
- 怀古
- 怀人
- 爱国
- 友情
- 讽刺
- 赞美
- 边塞
- 哲理
- 叙事
- 组诗
- 闺怨
- 感伤
- 孤独
- 故事
- 豪放
- 忧国忧民
- 山水
- 感慨
- 战争
- 写雨
- 感叹
- 怀念
- 友人
- 柳树
- 议论
- 田园
- 赞颂
- 写雪
- 妇女
- 伤怀
- 写山
- 月亮
- 励志
- 寓理
- 饮酒
- 人生
- 羁旅
- 写鸟
- 追忆
- 咏史
- 悼亡
- 怀才不遇
- 伤春
- 惜春
- 写水
- 寓言
- 音乐
- 地名
- 惜别
- 宴会
- 赠别
- 同情
- 写风
- 寓人
- 回忆
- 农民
- 典故
- 宫怨
- 言志
- 隐居
- 西湖
- 宴饮
- 评论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