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全部诗人 > 葛长庚
葛长庚 [宋代]
介绍
经历
十二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遂笃志玄学,别家遍访名师,苦志修炼,参游各地,於惠州得遇泥丸真人,扔归罗浮,授以金丹火候之法,后居广东省海丰县莲花山得道,称为琼绾紫清真人。
后出家为道士,师事陈楠九年,陈楠逝后,游历天下,后隐居著述,致力于传播丹道。
白玉蟾为南宗第五代传人,即“南五祖”之五。“南宗”自他之后,始正式创建了内丹派南宗道教社团。飞升后封号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
传奇
公元1206年春,十二岁的白玉蟾赴广州贡院参加童子科,考官韩世忠出题“织机”,白玉蟾现场作诗:“山河大地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做一匹,日月双梭天外飞。”
白玉蟾师事陈楠,相从流浪各地,尽得其道法。嘉定五年在罗浮山得陈楠临终付嘱。白玉蟾游历于罗浮、武夷、龙虎诸山。时而蓬头赤足,时而青巾野服,“或狂走,或兀坐,或镇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颠”。
白玉蟾于嘉定中,曾诏征赴阕,对御称旨,命建太乙宫。嘉定十年收彭耜、留元长为弟子。十一年宁宗降御香,玉蟾“为国升座”,主国醮于洪州玉隆宫,后又于九宫山瑞庆宫主国醮。十五年赴临安,伏阙上书,言天下事,“沮不得上达,因醉执逮京尹,一宿乃释”,然臣僚上言其以左道惑众。一日不知所在。
著述
白玉蟾“身通三教,学贯九流”。融摄佛家与理学思想,纳《易》学以阐丹法,自称“圣即仙之道,心即佛之道”。其内丹学说的基本理论为宇宙生成论和精、气、神的修为。掺揉易学禅学的“知止”说,认为“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岂知此精此神气,根于父母未生前。三者未尝相返离,结成一块大无边。”
白玉蟾师承陈楠的内丹及雷法,又兼通大洞法箓,斋醮科仪,尤以神霄雷法著称。在雷法及符咒应用上,认为灵验与否,主要以行法者的内炼功夫高下而定。他主张以内炼为基础,雷法与内丹术相结合。而内炼功夫,全赖心之作用。他称“法是心之臣,心是法之主,无疑则心正,心正则法灵,守一则心专,心专则法验,非法之灵验,盖汝心所以。”且认为符咒召役的神灵实际上是行法者的精气所化。
白玉蟾对内丹的理解是“身有一宝,隐在丹田,轻如密雾,淡似飞烟”,他主张性命双修,先性后命,融道教修命之术与佛教养神之方于丹道一炉之中。
白玉蟾的内丹学说理论,奉南宗传统,主张独身清修,他身体力行、终身无娶。其内丹学说之风格与张伯端、石泰有所不同。张伯端以顿悟圆通释内丹还虚,白玉蟾则谓“至道在心,即心是道”,纯以禅理入道。又寓内丹于雷法之中,使南宗修持具有“内炼成丹,外用成法”的特点。对五代以后道教的修炼方术有较大影响。
白玉蟾还是金丹派南宗正式创立者,他先后了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等为徒。打破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单传的历史。复归武夷止止庵即传道授法。同时取汉天师“二十四治”法,按“师家曰治,民家曰靖”的传统,立“靖”为建宗传法之所。这也标志着南宗至此形成道教社团。
作品
白玉蟾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谢显道编《海琼白真人语录》、《道德宝章》、《海琼词》、彭耜编《海琼问道集》。《四言诗帖》是白玉蟾的草书,墨迹,纸本,纵二四·五厘米,横五二·五厘米,全诗凡十一行,共五十字,款署“玉蟾”。
猜你喜欢的葛长庚古诗词 更多葛长庚的诗词>
-
客里家山,记踏来时,水曲山崖。被滩声喧枕,鸡声破晓,匆匆惊觉,依旧天涯。抖擞征衣,寒欺晓袂,回首银河西未斜。尘埃债,叹有如此发,空为伊华。
古来客况堪嗟。尽贫也输他□在家。料驿舍旁边,月痕白处,暗香微度,应是梅花。拣折一枝,路逢南雁,和两字平安寄与他。教知道,有长亭短堠,五饭三茶。 -
杜宇伤春去,蝴蝶喜风清。一犁梅雨,前村布谷正催耕。天际银蟾映水,谷口锦云横野,柳外乱蝉鸣。人在斜阳里,几点晚鸦声。
采杨梅,摘卢橘,饤朱樱。奉陪诸友,今宵烂饮过三更。同入醉中天地,松竹森森翠幄,酣睡绿苔茵。起舞弄明月,天籁奏箫笙。 -
一个奇男子,万象落心胸。学书学剑,两般都没个成功。要去披缁学佛,首下一拳轻快,打破太虚空。末后生华发,再拜玉清翁。
二十年,空挫过,只飘蓬。这回归去,武夷山下第三峰。住我旧时庵子,碗水把柴升米,活火煮教浓。笑指归时路,弱水海之东。 -
昔在虚皇府,啸咏紫云中。不知何事,误蒙天谪与公同。偶到金华洞口,忽见懒翁老子,挺挺众中龙。握手归仙隐,谈笑起天风。
忽相逢,一转瞬,酒杯空。几时再会,唱赓词翰倒金钟。只恐武夷山里,千古猿啼鹤唳,未便蹑飞虹。公欲归仙去,我欲继公踪。 -
土釜温温火,橐_动春雷。三田升降,一条径路属灵台。自有真龙真虎,和合天然铅汞,亦子结真胎。水里捉明月,心地觉花开。
一转功,三十日,九旬来。抽添气候,炼成白血换骷骸。四象五形聚会,只在一方凝结,方寸绝纤埃。人在泥丸上,归路入蓬莱。 -
极目神霄路。斗柄南、丹华翠景,红霞紫雾。手折琪花今似梦,十二楼台何处。犹记得、当时伴侣。东府西台知谁主,忆当时、自泻金瓶雨。人间事,等风絮。
上皇赫赫雷霆主。我何缘、清都绛阙,遽成千古。白鹤青乌消息断,梦想鸾歌凤舞。应未得、翻身归去。业债须教还净尽,这一回、尝遍红尘苦。归举似,西王母。 -
钧天高处,元自有、琼楼玉阙。又那更、九霞隐映,五云斗绝。八面玲珑光不夜,四围晃耀寒如月。有广寒、宫殿隐姮娥,冰壶洁。
飘飘去,天风冽。星河外,花飞雪。见三千神女,尊前一阕。来到人间浑似梦,未能归去空悲咽。问仙都、此去几由旬,归心热。 -
五羊安在。城市何曾改。十万人家闤阓,东亦海、西亦海。
年年蒲涧会。地接蓬莱界。老树知他一剑,千山外、万山外。 -
昔在虚皇府,被谪下人间。笑骑白鹤,醉吹铁笛落星湾。十二玉楼无梦,三十六天夜静,花雨洒琅玕。瑶台归未得,忍听洞中猿。
也休休,无情绪,炼金丹。从来天上,神仙宫府更严难。翻忆三千神女,齐唱霓裳一曲,月里舞青鸾。此恨凭谁诉,云满武夷山。 -
仙鹊梁银汉。见青原、白鹭一点,秋光犹嫩。青鸟密传云外信,王母夜临香案。与河鼓、天孙为伴。太素真人乘此景,到芗城、即嗣胡忠简。南极上,星璀璨。
松溪居士多词翰。是神仙风骨,元自无心仕宦。人道月卿临总饷,便合机廷揆馆。还又爱、山林萧散。玉女金钟萦暖响,指灵椿、仙鹤祈遐算。公自有,青精饭。
葛长庚的诗词更多葛长庚诗词 >
诗人 更多诗人 >
朝代 更多诗词 >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 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元好问《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张炎《解连环·孤雁》
-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苏轼《贺新郎·夏景》
-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周邦彦《兰陵王·柳》
-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秋思》
- 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 阴铿《渡青草湖》
-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 王象春《书项王庙壁》
-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 写景
- 抒情
- 咏物
- 婉约
- 写人
- 抒怀
- 送别
- 生活
- 思念
- 写花
- 梅花
- 菊花
- 荷花
- 桃花
- 桂花
- 梨花
- 杏花
- 莲花
- 惜花
- 赏花
-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节日
- 春节
- 元宵节
- 寒食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七夕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离别
- 爱情
- 女子
- 思乡
- 相思
- 怀古
- 怀人
- 爱国
- 友情
- 讽刺
- 赞美
- 边塞
- 哲理
- 叙事
- 组诗
- 闺怨
- 感伤
- 孤独
- 故事
- 豪放
- 忧国忧民
- 山水
- 感慨
- 战争
- 写雨
- 感叹
- 怀念
- 友人
- 柳树
- 议论
- 田园
- 赞颂
- 写雪
- 妇女
- 伤怀
- 写山
- 月亮
- 励志
- 寓理
- 饮酒
- 人生
- 羁旅
- 写鸟
- 追忆
- 咏史
- 悼亡
- 怀才不遇
- 伤春
- 惜春
- 写水
- 寓言
- 音乐
- 地名
- 惜别
- 宴会
- 赠别
- 同情
- 写风
- 寓人
- 回忆
- 农民
- 典故
- 宫怨
- 言志
- 隐居
- 西湖
- 宴饮
- 评论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