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红毛毡
红毛毡
红毛国,旧许与中国相贸易,边帅见其众,不许登岸。红毛人固请赐一毡地足矣。帅思一毡所容无几,许之。其人置毡岸上,但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登,顷刻毡大亩许,已登百人矣。短刃并发,出于不意,被掠数里而去。
译文
红毛国,过去许诺与中国互通贸易。边防的元帅见他们来的人太多,就不准许他们登岸。红毛国的人再三请求说:“只要赐给我们一块毛毡那么大的地方就足够了。”元帅想,一块毛毡能容纳的人没有几个,就答应了。红毛国的人就把毛毡放到岸上,仅能容纳两个人;他们把毛毡拉扯一下,就能容纳四五人;他们一边拉扯毛毡一边从船上登陆,顷刻之间,毛毡大到一亩多,已能容纳数百人了。这些红毛国人一齐抽出短刀,由于出其不意,被他们劫掠了好几里的地方才离去。注释
⒈红毛国:明、清时有些人称英国、荷兰国为“红毛国”。据《明史·和兰传》及《清史稿·邦交志》,自明 万历中,荷兰海商始借船舰与中国往来。迄崇帧朝,先后侵扰澎湖、漳州、 台湾、广州等地,强求通商,但屡遭中国地方官员驱逐,不许贸易;惟台湾 一地,荷兰人以武力据守,始终不去。清顺治间,荷兰要求与清政府建交, 至康熙二年遣使入朝。其后清廷施行侮禁。二十二年,荷兰以助剿郑成功父 子功,首请开海禁以通市,清廷许之,乃通贸易。本篇所记,系据作者当时 传闻,时、地未详。⒉固: 坚持。
⒊请: 请求。
⒋无几: 没多少。
⒌但:只。
⒍且……且……:一边……一边……。
⒎登:登上
⒏刃:刀。
⒐足:足够。
10、毡大亩许:左右。
11、并:一起。
12、去:离开。
13、众:人多。
14、许之:允许。
15、容:容纳。
16、顷刻:片刻。
17、发:发射。
18、意:思想,意料。
19、掠:掠夺。
20、赐:赐予。
21、许。上文有四个“许”,它们的含义分为两类:“旧许与中国相贸易”、“不许登岸”、“许之”中的三个“许”,均指“允许”、“答应”;“顷刻毡大亩许”中的“许”,指“左右”、“约”、“光景”,意为顷刻之间那块毡毯就扩大到一亩地左右。
赏析
红毛毡的赏析暂无拓展
红毛毡的拓展暂无
搜 索
蒲松龄的诗词更多蒲松龄诗词 >
诗人 更多诗人 >
朝代 更多诗词 >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曾几《苏秀道中》
-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佚名《越人歌》
-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 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纳兰性德《谒金门·风丝袅》
-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悼亡诗三首》
-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 写景
- 抒情
- 咏物
- 婉约
- 写人
- 抒怀
- 送别
- 生活
- 思念
- 写花
- 梅花
- 菊花
- 荷花
- 桃花
- 桂花
- 梨花
- 杏花
- 莲花
- 惜花
- 赏花
-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节日
- 春节
- 元宵节
- 寒食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七夕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离别
- 爱情
- 女子
- 思乡
- 相思
- 怀古
- 怀人
- 爱国
- 友情
- 讽刺
- 赞美
- 边塞
- 哲理
- 叙事
- 组诗
- 闺怨
- 感伤
- 孤独
- 故事
- 豪放
- 忧国忧民
- 山水
- 感慨
- 战争
- 写雨
- 感叹
- 怀念
- 友人
- 柳树
- 议论
- 田园
- 赞颂
- 写雪
- 妇女
- 伤怀
- 写山
- 月亮
- 励志
- 寓理
- 饮酒
- 人生
- 羁旅
- 写鸟
- 追忆
- 咏史
- 悼亡
- 怀才不遇
- 伤春
- 惜春
- 写水
- 寓言
- 音乐
- 地名
- 惜别
- 宴会
- 赠别
- 同情
- 写风
- 寓人
- 回忆
- 农民
- 典故
- 宫怨
- 言志
- 隐居
- 西湖
- 宴饮
- 评论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