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驻马听·舞
驻马听·舞
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
译文
凤凰形发髻盘成空花,袅娜腰肢温润轻柔。转移变换莲步,像汉宫赵飞燕那般美艳风流。鼋鼓疾响演奏《梁州》舞曲,随舞曲翻飞绣着鹧鸪的春罗衣袖。送上锦缎缠头,情郎哥错认成风前的春柳。注释
⑴飞燕:用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典故:《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学歌舞,号曰飞燕。”⑵鼍(tuó)鼓:用鼍皮蒙的鼓。《诗经·大雅·灵台》:“鼍鼓逢逢。”鼍,即扬子鳄。梁州:指《梁州》大曲。
⑶刘郎:一般采用刘晨、阮肇天台山遇仙的典故,喻指情郎。刘义庆《幽明录》记载:汉明帝永平五年﹐会稽郡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采药,遇两丽质仙女,被邀至家中,并招为婿。刘晨又被称为刘郎。
赏析
“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曲牌。这首小令描写人体造型的艺术魅力。全曲紧扣着舞姿来写。“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从发式和体形两者点染舞者的精致装饰和天生丽质。“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描写舞者的具体形象。作者抓住舞的基本特征,用轻衫飘舞、莲步轻移、罗袖翻飞的动态形象,和汉宫赵飞燕“旧风流”的恰当联想,以及突出鼍鼓频催、《梁州》大曲伴唱的舞乐特点,简练、准确而又生动地描绘了舞姿的优美和场面气氛的热烈。“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用作为观众代表的“刘郎”眼光,用他“错认风前柳”的幻觉形象,渲染、强调了舞者留给观众的难忘印象。这首小令写法极其夸张,强调了舞蹈艺术的感染力量,使人有如见如闻之感,其用语之典雅、清丽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拓展
驻马听·舞的拓展暂无
搜 索
白朴的诗词更多白朴诗词 >
诗人 更多诗人 >
朝代 更多诗词 >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
-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 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
-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陈与义《送人归京师》
- 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 陈维崧《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 写景
- 抒情
- 咏物
- 婉约
- 写人
- 抒怀
- 送别
- 生活
- 思念
- 写花
- 梅花
- 菊花
- 荷花
- 桃花
- 桂花
- 梨花
- 杏花
- 莲花
- 惜花
- 赏花
-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节日
- 春节
- 元宵节
- 寒食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七夕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离别
- 爱情
- 女子
- 思乡
- 相思
- 怀古
- 怀人
- 爱国
- 友情
- 讽刺
- 赞美
- 边塞
- 哲理
- 叙事
- 组诗
- 闺怨
- 感伤
- 孤独
- 故事
- 豪放
- 忧国忧民
- 山水
- 感慨
- 战争
- 写雨
- 感叹
- 怀念
- 友人
- 柳树
- 议论
- 田园
- 赞颂
- 写雪
- 妇女
- 伤怀
- 写山
- 月亮
- 励志
- 寓理
- 饮酒
- 人生
- 羁旅
- 写鸟
- 追忆
- 咏史
- 悼亡
- 怀才不遇
- 伤春
- 惜春
- 写水
- 寓言
- 音乐
- 地名
- 惜别
- 宴会
- 赠别
- 同情
- 写风
- 寓人
- 回忆
- 农民
- 典故
- 宫怨
- 言志
- 隐居
- 西湖
- 宴饮
- 评论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