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寓居寄友人
寓居寄友人
雨馀虚馆竹阴清,独坐书窗轸旅情。
芳草衡门无马迹,古槐深巷有蝉声。
夕阳云尽嵩峰出,远岸烟消洛水平。
今夜南原赏佳景,月高风定苦吟生。
芳草衡门无马迹,古槐深巷有蝉声。
夕阳云尽嵩峰出,远岸烟消洛水平。
今夜南原赏佳景,月高风定苦吟生。
译文
雨后空荡的庭院里,竹子的阴影显得格外清新,我独自坐在书房里,旅行的心情涌上心头。
芳草萋萋的门前没有马匹的踪迹,
古老的槐树深处,蝉鸣声此起彼伏。
夕阳落下,云朵散去,嵩山的山峰渐渐显露,
远处的河岸烟雾消散,洛水的水面显得平静无波。
今夜我要到南原去欣赏那美好的景色,
在月光明媚、风平浪静的时刻,我这个爱吟诗的人将尽情享受。
注释
寓居寄友人的注释暂无赏析
《寓居寄友人》是唐代诗人刘沧的一首佳作。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静谧、幽深的雨后庭院景象,并抒发了诗人寓居他乡的旅思之情。首联“雨馀虚馆竹阴清,独坐书窗轸旅情”,诗人以雨后的庭院为背景,通过竹影的清新和书房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而“独坐书窗”则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这种情绪在“轸旅情”三字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使得整首诗开篇便透露出淡淡的忧郁气息。
颔联“芳草衡门无马迹,古槐深巷有蝉声”,诗人通过描绘门前芳草萋萋、没有马匹的踪迹,以及古槐深处蝉鸣声声,进一步渲染了寓居环境的静谧与幽深。这种环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也透露出他对这种生活的接受与适应。
颈联“夕阳云尽嵩峰出,远岸烟消洛水平”,诗人将视线转向远处的自然景观,夕阳下的嵩山山峰若隐若现,洛水岸边烟雾消散,水面平静如镜。这一联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寄寓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尾联“今夜南原赏佳景,月高风定苦吟生”,诗人计划到南原去欣赏月色,享受宁静的夜晚。这里的“苦吟生”三字,既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也暗示了他在寓居生活中的苦闷与无奈。然而,即使面对这样的生活状态,诗人依然能够从中找到美的存在,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心境。
整首诗以寓居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在他乡生活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以及他在生活中寻找美的存在的乐观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情感的作品。
拓展
寓居寄友人的拓展暂无
搜 索
刘沧的诗词更多刘沧诗词 >
诗人 更多诗人 >
朝代 更多诗词 >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刘禹锡《始闻秋风》
-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王翰《凉州词二首》
- 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 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 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慳会遇,同翦灯语。—— 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 陆机《猛虎行》
-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杜荀鹤《送人游吴》
- 曲终漏尽严具陈,月没星稀天下旦。—— 《鸡鸣歌》
- 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仲殊《诉衷情·宝月山作》
-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 写景
- 抒情
- 咏物
- 婉约
- 写人
- 抒怀
- 送别
- 生活
- 思念
- 写花
- 梅花
- 菊花
- 荷花
- 桃花
- 桂花
- 梨花
- 杏花
- 莲花
- 惜花
- 赏花
-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节日
- 春节
- 元宵节
- 寒食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七夕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离别
- 爱情
- 女子
- 思乡
- 相思
- 怀古
- 怀人
- 爱国
- 友情
- 讽刺
- 赞美
- 边塞
- 哲理
- 叙事
- 组诗
- 闺怨
- 感伤
- 孤独
- 故事
- 豪放
- 忧国忧民
- 山水
- 感慨
- 战争
- 写雨
- 感叹
- 怀念
- 友人
- 柳树
- 议论
- 田园
- 赞颂
- 写雪
- 妇女
- 伤怀
- 写山
- 月亮
- 励志
- 寓理
- 饮酒
- 人生
- 羁旅
- 写鸟
- 追忆
- 咏史
- 悼亡
- 怀才不遇
- 伤春
- 惜春
- 写水
- 寓言
- 音乐
- 地名
- 惜别
- 宴会
- 赠别
- 同情
- 写风
- 寓人
- 回忆
- 农民
- 典故
- 宫怨
- 言志
- 隐居
- 西湖
- 宴饮
- 评论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