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译文
我故地重游,宛若以前从外地回家。汾河岸上袅娜垂柳,似乎还识旧人,欲著人衣,依依难舍。
注释
⑴一本诗题无“平阳郡”。平阳郡,今山西省临汾。⑵宛似:好象。归:回到家里。
⑶可怜:可爱。
⑷依依:形容柳树对人依依惜别的情态。
赏析
诗人重游小时居住地,恍然多少往事涌上心头。诗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千头万绪,欲言还止,而诗人只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是“汾上柳”,所抒之情是重返旧地的欢快喜。柳树本是一种没有感情的植物,而诗中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树以动人的情感。诗的语言很平常,如说白话,可是一个“归”字写出了诗人对旧居的怀恋,故地重访,就像当年回家一样,自然而然,信步走来,写出对环境的熟悉和亲切感。旧地的一切,都像自家人一样朴实真切,亲在骨子里。就连汾河边的柳树,微风拂来,依依流连,像是对作者打招呼,亲昵可爱。
诗的后两句比拟手法新颖、别致。特别是“也依依”三个字,不仅写出了柳树的娇娜可爱,而且把柳树对作者的不舍之情、留恋之意,生动地表达出来。而这种动人的话态,是作者重到“此地”,即题中“平阳郡”的心境的具体写照,是“宛似归”的形象描绘。这种物与情、情与境交织在一起的描写。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使所咏之物栩栩如生,使所抒之情历历可睹。而且不正面说自己见到河边柳树生起依依之情,却说柳对人依依,对面下笔,赋予柳以人格和情感,便使诗中平添一种感情交流的温馨之情,艺术效果高超。
诗人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自古即有折杨柳送别的风俗,古诗中亦屡见不鲜,诗人能化陈出新,意巧语奇。诗中即浓缩了诗人哽咽难述的追怀,记载着诗人当初与旧邻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动人画面,也凝聚着诗人对故地的深厚感情。言短而意长,语浅而情深,杨柳依依之貌形象生动,俏如丽人,直有画面效果。
拓展
创作背景岑参曾于天宝五、六载(746—747)游晋、绛,此诗当作于此时。一本题下有注“参曾居此郡八九年”,可知这首诗是作者重回旧地有感之作。
搜 索
关于抒怀的诗词更多抒怀诗词 >
岑参的诗词更多岑参诗词 >
诗人 更多诗人 >
朝代 更多诗词 >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刘因《观梅有感》
-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李白《春怨》
- 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 陆游《清商怨·葭萌驿作》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 雷雨窈冥而未半,皦日笼光於绮寮。—— 左思《三都赋》
-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杜甫《曲江二首》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 写景
- 抒情
- 咏物
- 婉约
- 写人
- 抒怀
- 送别
- 生活
- 思念
- 写花
- 梅花
- 菊花
- 荷花
- 桃花
- 桂花
- 梨花
- 杏花
- 莲花
- 惜花
- 赏花
-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节日
- 春节
- 元宵节
- 寒食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七夕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离别
- 爱情
- 女子
- 思乡
- 相思
- 怀古
- 怀人
- 爱国
- 友情
- 讽刺
- 赞美
- 边塞
- 哲理
- 叙事
- 组诗
- 闺怨
- 感伤
- 孤独
- 故事
- 豪放
- 忧国忧民
- 山水
- 感慨
- 战争
- 写雨
- 感叹
- 怀念
- 友人
- 柳树
- 议论
- 田园
- 赞颂
- 写雪
- 妇女
- 伤怀
- 写山
- 月亮
- 励志
- 寓理
- 饮酒
- 人生
- 羁旅
- 写鸟
- 追忆
- 咏史
- 悼亡
- 怀才不遇
- 伤春
- 惜春
- 写水
- 寓言
- 音乐
- 地名
- 惜别
- 宴会
- 赠别
- 同情
- 写风
- 寓人
- 回忆
- 农民
- 典故
- 宫怨
- 言志
- 隐居
- 西湖
- 宴饮
- 评论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