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干旄
干旄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译文
牛尾之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邑郊。素丝束束理分明,良马四匹礼不轻。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敬?鹰纹大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近郊。束帛层层堆得好,良马五匹选得妙。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报?
鸟羽旗帜高高飘,人马来到浚城郊。束帛捆捆堆得好,良马六匹真不少。那位忠顺的贤士,有何良策来回报?
注释
1.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2.干旄(máo):以牦牛尾饰旗杆,树于车后,以状威仪。干,通“竿”“杆”。旄,同“牦”,牦牛尾。
3.孑(jié)孑:旗帜高举的样子。
4.浚(xùn):卫国城邑,故址在今河南浚县。
5.素丝:白丝,一说束帛。纰(pí):连缀,束丝之法。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
6.良马四之:这里指四匹马为聘礼。下文“五之”“六之”用法相同。
7.彼:那。姝(shū):美好。一说顺从貌。子:贤者。
8.畀(bì):给,予。
9.旟(yú):画有鹰雕纹饰的旗帜。
10.都:古时地方的区域名。《毛传》:“下邑曰都。”下邑,近城。
11.组:编织,束丝之法。
12.予:给予。
13.旌(jīng):旗的一种。挂牦牛尾于竿头,下有五彩鸟羽。
14.祝:“属”的假借字,编连缝合。一说厚积之状。
15.告(gǔ):作名词用,忠言也。一说同“予”。
赏析
此诗写一位尊贵的男子驾车驱驰在浚邑郊外的大道上,车马隆隆,旗帜飘扬。接下来是对旗帜和车马的特写:旄是“素丝纰之”,用素丝织的流苏镶在旗帜的边上,可见其色彩鲜明及飘扬姿态;马是“良马四之”,四匹高头大马驾车而行,十分气派,意气风发。第二、三章意思相近,但比第一章旗帜越来越漂亮,距离浚邑越来越近,车马排场越来越盛。而离目的地越近,其情越怯。
此诗全用赋体,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但完全重复的句子仅“彼姝者子”一句,这似乎也突出了那位“姝者”在全诗中的重要性。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西方美人’,亦称圣王,则称贤以姝,亦无所疑。”持“美好善说”的毛诗说以为“姝者”是卫国好美善的大夫,持“访贤说”的朱熹则以为“姝者”是卫国的贤人,但他们都认为“之”指代的是卫大夫。毛诗说以“之”为“贤者乐告以善道”(《毛诗序》)的对象,朱熹以“之”为“答其礼意之勤”(《诗集传》)的对象。“之”指代的应是上文的“彼姝者子”,若取“访贤说”,那“之”必然是指被访的贤人。“何以畀(予,告)之”,正是访贤大夫心中所想的问题:将赠送他们什么东西以示礼敬?将告诉他们哪些事需要请教?
关于诗中是“四之”“五之”“六之”,《毛传》解为“御四马也”“骖马五辔”“四马六辔”,认为“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是说大夫驾车建旌旄而行。对此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服马四辔皆在手,两骖马内辔纳于觖,故四马皆言六辔,经未有言五辔者。”又引孔广森语曰:“四之、五之、六之,不当以辔为解,乃谓聘贤者用马为礼。三章转益,见其多庶。《觐礼》曰:‘匹马卓上,九马随之。’《春秋左传》曰:‘王赐虢公、晋侯马三匹。’‘楚公子弃疾见郑子皮以马六匹。’是以马者不必成双,故或五或六矣。”
从诗艺上说,“在浚之郊”“在浚之都”“在浚之城”,由远而近,“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由少而多,章法是很严谨的,而“何以畀之”“何以予之”“何以告之”用疑问句代陈述句,摇曳生姿。如果按“访贤说”,那么此诗反映访贤大夫求贤若渴的心理可谓妙笔生花。
拓展
创作背景《鄘风·干旄》一诗,古今解其主旨之说甚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所载,有十三种。各家之说,可谓洋洋大观,但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毛诗序》为代表的“美卫文公臣子好善说”;二是以朱熹《诗集传》为代表的“卫大夫访贤说”,马瑞辰赞成此说,他稽考古文献,指出“古者聘贤招士多以弓旌车乘。此诗干旄、干旟、干旌,皆历举召贤者之所建”(《毛诗传笺通释》),认为此诗是赞美卫文公群臣乐于招贤纳士的诗;三是现代一些学者所持的“男恋女情诗说”,谓此诗写一个男性贵族青年乘车赶马去见他的情人。这三种说法恰好代表了古代经学汉学、宋学两大体系和五四运动兴起后新学的观点。
搜 索
佚名的诗词更多佚名诗词 >
诗人 更多诗人 >
朝代 更多诗词 >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 江淹《别赋》
- 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闲愁闲恨一番新。—— 辛弃疾《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 乱鸦三四点,愁坐话无憀。—— 陈维崧《临江仙·寒柳》
-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宋之问《始安秋日》
-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李白《独不见》
-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 徐郎老,恨断肠声在,离镜孤鸾。—— 吴文英《新雁过妆楼·中秋后一夕李方庵月庭延客命小妓过新水令坐间赋词》
- 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 写景
- 抒情
- 咏物
- 婉约
- 写人
- 抒怀
- 送别
- 生活
- 思念
- 写花
- 梅花
- 菊花
- 荷花
- 桃花
- 桂花
- 梨花
- 杏花
- 莲花
- 惜花
- 赏花
-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节日
- 春节
- 元宵节
- 寒食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七夕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离别
- 爱情
- 女子
- 思乡
- 相思
- 怀古
- 怀人
- 爱国
- 友情
- 讽刺
- 赞美
- 边塞
- 哲理
- 叙事
- 组诗
- 闺怨
- 感伤
- 孤独
- 故事
- 豪放
- 忧国忧民
- 山水
- 感慨
- 战争
- 写雨
- 感叹
- 怀念
- 友人
- 柳树
- 议论
- 田园
- 赞颂
- 写雪
- 妇女
- 伤怀
- 写山
- 月亮
- 励志
- 寓理
- 饮酒
- 人生
- 羁旅
- 写鸟
- 追忆
- 咏史
- 悼亡
- 怀才不遇
- 伤春
- 惜春
- 写水
- 寓言
- 音乐
- 地名
- 惜别
- 宴会
- 赠别
- 同情
- 写风
- 寓人
- 回忆
- 农民
- 典故
- 宫怨
- 言志
- 隐居
- 西湖
- 宴饮
- 评论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