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醉太平·堂堂大元
醉太平·堂堂大元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译文
堂堂大元朝,贪官污吏当权。河水泛滥成灾,新钞大量印造,货币迅速贬值,民不聊生,引起了红巾军千万人起义。苛捐杂税繁杂苛刻,刑法太重,百姓怨声载道。都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钱换钱,什么时候见过这种情形?奸人做了官,做官的又都是贪官污吏,贤明的人得不到重用。悲哀啊真是可怜!注释
堂堂大元:此曲见元末明初人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二。原注云:“《醉太平》小令一阙,不知谁所造。自京帅至江南,人人能道之。”堂堂,气象宏大庄严。奸佞:巧言谄媚的坏人。指元末丞相托托、参议贾鲁等人。
开河:《续资治通鉴》记载:“至正十年(1330)十二月,右丞相托克托(即托托)慨然有志于事功。时河决五年不能塞……托克托请躬任其事,帝嘉纳之。……命贾鲁以工部尚书为总治河防使,发汴梁、大名等十三路民十五万,庐州等戍十八翼军二万,自黄陵冈南达白茅,放于黄固、哈齐等国。又自黄陵至杨村,合于故道,凡二百八十里有奇。”又《草木子》云:“朝廷所降食钱,官吏多不尽支放,河夫多怨。”
变钞:据《元史》《贡祖本纪》及《食货志》等记载,元朝建国起就用楮币(即氏币);先后发“中统元宝交钞”、“中统元宝钞”、“至元宝钞”,又于至正十年(1350)另发“至正交钞”致使物价飞涨,民怨沸腾。
惹红巾万千:引起成千上万起义的红巾军。红巾军,元末农民起义军,用红巾裹头故名。
官法滥:指官吏贪污成风和拿钱买官。《草木子》记载:“元朝末年,官贪吏污……自秦王伯颜专政,台宪官皆偕价同而得,于是有司录风。上下贿赂,公行如市。”
人吃人:《草木子》:“元京饥穷,人相食。”
钞买钞:指钱钞贬值,用旧钞倒买新钞。
赏析
简析批判现实主义,从词牌开始就是在痛骂当权者,醉太平,粉饰太平罢了,社会矛盾如此尖锐,朝廷还纸醉金迷,难怪元朝90年就灭亡了。
堂堂的大元朝,一帮奸佞小人当权,从开河换取钱财开始就是祸害的根源,惹得红巾军造反,(红巾军好像是朱元璋参加的那支武装,后来做大了,就不多说了),法令又滥又重,弄得四海之内怨声载道。穷的人就差吃人,有钱人能更有钱,那朝那代有这种现状。官贼一体,苦到最后的还是老百姓。
通篇在控诉社会现实,但更有些像战斗檄文,号召被压迫在最底层的广大受苦群众去造反。
拓展
创作背景元朝末年,奸佞当权,朝政极端腐败。元顺帝君臣骄奢淫逸,大肆挥霍浪费,弄得国库虚竭,财政极度困难。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发行“至正宝钞”的新纸币,代替早已通行的“中统宝钞”和“至元宝钞”,规定新钞一贯相当于铜钱一千文,准折至元宝钞二贯、中统宝钞十贯。新钞大量印造,货币迅速贬值,在大都钞十锭(等于铜钱5万文)还不够买一斗米。“变钞”的结果,造成恶性的通货膨胀,使人民的生活更为困难。同时,由于元朝政府不关心生产,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在至正四年(1344年)接连决口,泛滥成灾,使老百姓大量死亡,并且严重影响到元政府的财政收入。因此,元政府又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黄河两岸农民本已饱受灾荒之苦,到工地上又横遭监工的鞭打,被克扣口粮,个个无比愤怒。于是,“开河”和“变钞”就成为农民大起义的导火线,导致了红巾军起义的爆发。
                    
                    搜 索
                
    
    
    
    佚名的诗词更多佚名诗词 >
诗人 更多诗人 >
朝代 更多诗词 >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 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 吴文英《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
 - 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 王之道《如梦令·一晌凝情无语》
 -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陆游《金错刀行》
 - 徐郎老,恨断肠声在,离镜孤鸾。—— 吴文英《新雁过妆楼·中秋后一夕李方庵月庭延客命小妓过新水令坐间赋词》
 -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 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 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 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 左辅《浪淘沙·曹溪驿折桃花一枝数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
 - 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 写景
 - 抒情
 - 咏物
 - 婉约
 - 写人
 - 抒怀
 - 送别
 - 生活
 - 思念
 - 写花
 - 梅花
 - 菊花
 - 荷花
 - 桃花
 - 桂花
 - 梨花
 - 杏花
 - 莲花
 - 惜花
 - 赏花
 -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节日
 - 春节
 - 元宵节
 - 寒食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七夕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离别
 - 爱情
 - 女子
 - 思乡
 - 相思
 - 怀古
 - 怀人
 - 爱国
 - 友情
 - 讽刺
 - 赞美
 - 边塞
 - 哲理
 - 叙事
 - 组诗
 - 闺怨
 - 感伤
 - 孤独
 - 故事
 - 豪放
 - 忧国忧民
 - 山水
 - 感慨
 - 战争
 - 写雨
 - 感叹
 - 怀念
 - 友人
 - 柳树
 - 议论
 - 田园
 - 赞颂
 - 写雪
 - 妇女
 - 伤怀
 - 写山
 - 月亮
 - 励志
 - 寓理
 - 饮酒
 - 人生
 - 羁旅
 - 写鸟
 - 追忆
 - 咏史
 - 悼亡
 - 怀才不遇
 - 伤春
 - 惜春
 - 写水
 - 寓言
 - 音乐
 - 地名
 - 惜别
 - 宴会
 - 赠别
 - 同情
 - 写风
 - 寓人
 - 回忆
 - 农民
 - 典故
 - 宫怨
 - 言志
 - 隐居
 - 西湖
 - 宴饮
 - 评论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