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明史 > 列传·卷四十六

列传·卷四十六

  黄宗载 顾佐(邵玘 陈勉 贾谅 严升) 段民(吾绅) 章敞(徐琦 刘戩) 吴讷(朱与言) 魏骥 鲁穆 耿九畴 轩輗(陈复)黄孔昭
  黄宗载,一名垕,字厚夫,丰城人。洪武三十年进士。授行人。奉使四方,未尝受馈遗,累迁司正。
  永乐初,以荐为湖广按察司佥事。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犯。武陵多戎籍,民家虑与为婚姻徭赋将累己。男女至年四十尚不婚。宗载以理谕之,皆解悟,一时婚者三百余家。邻邑效之,其俗遂变。征诣文渊阁修《永乐大典》。书成,受赐还任。董造海运巨舰数十艘,事办而民不扰。车驾北征,征兵湖广,使者贪暴失期。宗载坐不举劾,谪杨青驿驿夫。
  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官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宗载因言:“有司率不称职。若俟九年黜陟,恐益废弛。请任二年以上者,巡按御史及两司核实举按以闻。”帝是之。及归,行李萧然,不携交阯一物。尚书黄福语人曰:“吾居此久,所接御史多矣,惟宗载知大体。”丁祖母忧,起复,改詹事府丞。
  洪熙元年擢行在吏部侍郎。少师蹇义领部事,宗载一辅以正。宣德元年奉命清军浙江。三年督采木湖湘。英宗初,以侍郎罗汝敬巡抚陕西,坐事戴罪办事。汝敬妄引诏书复职,而吏部不言,为御史所劾,宗载及尚书郭琎俱下狱。未几,得释,迁南京吏部尚书。居九年,乞休,章四上,乃许。九年七月卒于家,年七十九。
  宗载持廉守正,不矫不随,学问文章俱负时望。公卿大夫齿德之盛,推宗载云。
  顾佐,字礼卿,太康人。建文二年进士。除庄浪知县。端阳日,守将集官僚校射。以佐文士,难之。持弓矢一发而中,守将大服。
  永乐初,入为御史。七年,成祖在北京,命吏部选御史之才者赴行在,佐预焉。奉命招庆远蛮。督采木四川。从北征,巡视关隘。迁江西按察副使,召为应天尹。刚直不挠,吏民畏服,人比之包孝肃。北京建,改尹顺天。权贵人多不便之,出为贵州按察使。洪熙元年召为通政使。
  宣德三年,都御史刘观以贪被黜,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荐佐公廉有威,历官并著风采,为京尹,政清弊革。帝喜,立擢右都御史,赐敕奖勉。命察诸御史不称者黜之,御史有缺,举送吏部补选。佐视事,即奏黜严暟、杨居正等二十人,谪辽东各卫为吏,降八人,罢三人;而举进士邓棨、国子生程富、谒选知县孔文英、教官方瑞等四十余人堪任御史。帝使历政三月而后任之。居正等六人辨诉。帝怒,并诸为吏者悉戍之。既而暟自戍所潜还京,胁他贿,为佐所奏,且言暟谋害己。诏戮暟于市。帝北巡,命偕尚书张本等居守。还复赐敕。令约束诸御史。于是纠黜贪纵,朝纲肃然。
  居岁余,奸吏奏佐受隶金,私遣归。帝密示士奇曰:“尔不尝举佐廉乎?”对曰:“中朝官俸薄,仆马薪刍资之隶,遣隶半使出资免役。隶得归耕,官得资费,中朝官皆然,臣亦然。先帝知之,故增中朝官俸。”帝叹曰:“朝臣贫如此。”因怒诉者曰:“朕方用佐,小人敢诬之,必下法司治!”士奇对曰:“细事不足干上怒。”帝乃以吏状付佐曰:“汝自治之。”佐顿首谢,召吏言:“上命我治汝,汝改行,吾当贷汝。”帝闻之益喜,谓佐得大体。或告佐不理冤诉。帝曰:“此必重囚教之。”命法司会鞫,果千户臧清杀无罪三人当死,使人诬佐。帝曰:“不诛清,则佐法不行。”磔清于市。
  八年秋,佐有疾,乞归。不许。以南京右都御史熊概代理其事。逾年而概卒。佐疾良已,入见。帝慰劳之,令免朝贺,视事如故。
  正统初考察御史不称者十五人,降黜之。邵宗九载满,吏部已考称,亦与焉。宗奏辨,尚书郭琎亦言宗不应与在任者同考。帝遂责佐。而御史张鹏等复劾宗微过。帝以鹏朋欺,并切责佐。佐上章致仕去。赐敕奖慰,赉钞五十贯,命户部复其家。十一年九月卒。
  佐孝友,操履清白,性严毅。每旦趋朝,小外庐,立双藤户外。百僚过者,皆折旋避之。入内直庐,独处小夹室,非议政不与诸司群坐。人称为“顾独坐”云。然持法深,论者以为病。
  时雩都陈勉、峄县贾谅先后为副都御史,与佐同举台职,而兰溪邵玘官南京,与佐齐名,繁昌严升名亦亚于玘。
  玘,字以先,永乐中进士。授御史。仁宗监国,知其廉直。每法司缺官,即命玘署,有重狱辄付之。历仕中外,所过人不敢犯。宣德三年由福建按察使入为南京左副都御史。奏黜御史不职者十三人,简黜诸司庸懦不肖者八十余人,风纪大振。居二年,以疾卒官。玘负气,好侮同列,治狱颇刻深。然持身廉洁,内行修,事母以孝闻。
  陈勉,与玘同年进士。仁宗初,以杨士奇荐,由广东副使擢左副都御史。信、丰诸县盗起,命勉抚之。招徕三千六百余人,乱遂定。景泰初,仕至南京右都御史,掌院事。致仕,卒。勉外和内刚,精通法律,吏不敢欺。
  贾谅,字子信。永乐中由乡举入太学,选侍皇太孙说书,擢刑科给事中。宣德四年劾清军侍郎金庠受贿,罢之。郎中胡珏、萧翔等十一人,御史方鼎三人,以不职被劾。帝未信,命谅及张居杰密察之。得实,悉贬官。明年又劾阳武侯薛禄朋比不敬。廷中肃然。寻拜右副都御史。偕锦衣指挥王裕、参议黄翰、中官张义等巡视四川、江西、湖广,按治豪强不少假。正统二年,江北、河南大水,命谅及工部侍郎郑辰往振。芒、砀山盗为患,谅捕获甚众。四年还至德州,卒。谅内行修,当官有风采。
  严升,建文时进士。历官大理寺右少卿。清军苏、松,执法不挠。调南京佥都御史,与玘同心治事。刚果自信,尝著《神羊赋》以见志焉。
  段民,字时举,武进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与章敞、吾绅辈俱读书文渊阁,又俱授刑部主事。民旋进郎中。
  山东妖妇唐赛儿作乱,三司官坐纵寇诛,擢民左参政。当是时索赛儿急,尽逮山东、北京尼及天下出家妇女,先后几万人。民力为矜宥,人情始安。
  车驾北征,饷舟由济宁达潞河,陆挽出居庸至塞外。民深计曲算,下不扰而事集。既还,敕与巡按御史考所过府县吏廉墨以闻。
  宣德三年召入京,命署南京户部右侍郎,逾年实授。又明年改刑部。初,二部皆以不治闻。民至,纪纲修举,宿弊以革。上元人有为侄殴者,愤甚,诣通政司告。时方令纳米赎罪,而越诉禁甚严,犯者戍辽东。民上言:“依定例,卑幼之罪得赎,而尊长反远窜,揆于理有未安,请更拟。”帝是之。帝以民廉介端谨,特赐敕,令考察南京百官。八年,诏书罪囚自十恶外并减一等。有重囚三十余人,例不得赦,民亦减其罪。后有旨报决,乃复追还,而逃已数人。民自陈状,给事中年富等劾民。帝知民贤,不问。
  九年二月卒于官,年五十九。贫不能殓,都御史吴讷裞以衣衾。帝闻,命有司营葬。成化间,叶盛请褒恤不果。其后百有余年,始追谥襄介。
  吾绅,字叔缙,衢州人。官刑部主事,治狱有声。历郎中,拜礼部侍郎。成祖谓吕震曰:“绅出自翰林,可佐卿典礼矣。”既而为震所挤,出为广东参政。寻召为南京刑部侍郎,奉敕考察两广、福建方面官。有故人官参政,素贪黩,权要多为之地。绅至,竟黜之,时称其公。复改礼部。正统六年卒于官。
  绅清强有执,澹于荣利。初拜侍郎,贺者毕集。而一室萧然,了无供具,众笑而起。
  章敞,字尚文,会稽人。由庶吉士授刑部主事。山西盗发,捕逮数百人。敞察其冤,留词色异者一人,余悉遣出。明日讯之,留者盗,余非也。迁郎中,改吏部。
  宣德六年擢礼部侍郎。偕徐琦使安南,命黎利权国事。利遣人白相见礼,敞曰:“汝敬使者,所以尊朝廷,奚白为?”利听命,趋拜下坐。啖以声色,不为动。还致厚赆,不受,利以付贡使。及关,悉阅贡物,封其赆,付关吏。利死,子麟嗣,敞复奉诏往,却赆如初。
  正统初,纂洪武以来条格,使诸司参酌,吏无能为奸。尚书胡濙宽大,敞佐以严肃。二年十二月卒。子瑾亦累官至礼部侍郎。
  徐琦,字良玉。先世钱塘人,其祖谪戍宁夏,遂家焉。幼力学,通经史。永乐十三年举进士,授行人。历兵部员外郎。明敏有断,居官务持大体。宣德六年擢右通政。副敞使安南,亦不受馈。还拜南京兵部右侍郎。八年,帝以安南贡赋不如额,南征士卒未尽返,命琦复往。时黎利已死,其子麟疑未决。琦晓以祸福,麟惧,铸代身金人,贡方物以谢。帝悦,命落琦戍籍,宴赉甚厚。
  正统初,与工部侍郎郑辰考察南畿有司,黜不法者三十人。时灾异屡见,琦陈弭灾十事。悉嘉纳。五年命参赞南京机务。十四年进尚书,参赞如故。有言往年分调南京军,家属悉宜北徙,朝议欲行之。琦奏:“安土重迁,人之情也。今骤徙数万众,人心一摇,事或叵测。”事得寝。军卫无学校,琦请天下卫所视府州县例皆立学。从之。
  景泰元年,靖远伯王骥赞机务,琦专理部事。骥解任,琦仍参赞。四年三月卒,年六十八。谥贞襄。
  敞、琦皆以使安南不辱命著称。安南多宝货,后使者率从水道挟估客往以为利,交人颇轻之。
  弘治时,侍讲刘戩往颁诏,由南宁乘传抵其国,交人大惊。戩依旧制,受陪臣拜谒,不交一语,越宿即行,馈遗一无所受。使人要于途,固致之,卒麾去,与敞、琦皆为交人所重。戩,字景元,安福人。

译文

  黄宗载,一名篨,字厚夫,丰城人。洪武三十年(1397),中进士,后被授予行人。他奉命出使四方时,从没有接受馈赠,累升为司正。
  永乐初年,他被推荐任为湖广按察司佥事。巨奸宿猾之徒,多被贬戍到铜鼓、五开之间,暗中把持官吏生杀之权。宗载放榜历数他们的罪行,说:“如果不改,一定要依法处治。”众人不敢违抗。武陵多军籍,百姓家庭担心与他们联姻,徭役赋税将转到自己身上,所以男女到了四十岁还不婚嫁。宗载以理劝说他们,他们都领悟了,一时结婚的有三百余家。邻县也仿效,风俗遂变。皇上征他到文渊阁修《永乐大典》。书成之后,他得到赏赐,回到任上。后来他总管制造海运巨舰数十艘,事情办成了而百姓并没有受到骚扰。皇上车驾北征时,向湖广征兵,使者因贪婪凶暴而误了期限。宗载因不弹劾,被贬为扬青驿驿夫。
  不久起用他为御史,出去按察交趾。当时交趾刚被平定,州县官员多用两广、云南的举人以及愿意往远方任官的岁贡生员,他们都不善于安抚。宗载于是说:“有关官员都不称职。如果等九年以后再废黜,恐怕政治会更加废弛。请求对任职二年以上者,巡按御史和布政、按察二司调查核实上报。”皇上赞同他的意见。他回来后,行李萧然,不带交趾一物。尚书黄福对人说“:我在这住了那么久,所接的御史多了,只有宗载识大体。”遭祖母丧,他被召回任事,改为詹事府丞。
  洪熙元年(1425),他升为行在吏部侍郎。少师蹇义管吏部事,宗载都公正地辅助他。宣德元年(1426),他奉命到浙江清军。三年,他到湖南总督采木。英宗初年,侍郎罗汝敬巡抚陕西,犯有过失戴罪办事。罗汝敬妄引诏书内容而复职,吏部却不指出,被御史弹劾,宗载和尚书郭..都被投进监狱。不久,获释,升为南京吏部尚书。过了九年,他请求退休。他上了四篇奏章,才被批准。九年(1444)七月,他于家中去世,终年七十九岁。
  宗载持廉守正,不假托不顺从,学问和文章都负时望。公卿大夫谈到盛德之人时,都推崇宗载。
  顾佐,字礼卿,太康人。建文二年(1400),中进士。被授予庄浪知县。端午之日,守将集合官僚校尉,因顾佐是文士,便故意为难他。顾佐拿起弓箭一发中的,守将大服。
  永乐初年,他入京任御史。七年(1409),成祖在北京,命吏部选有才华的御史赴行在所,顾佐被选上了。他奉命招抚庆远府蛮人,到四川总督采运木材,随从北征,巡视关隘。升为江西按察副使,又被召回任应天府尹。他刚直不挠,吏民敬畏而服从,把他比作包孝肃。定都北京后,他改任顺天府尹。权贵人物觉得他在任不方便,命他出任贵州按察使。洪熙元年(1425),他被召回任通政使。
  宣德三年(1428),都御史刘观因贪污被撤职,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推荐顾佐,说他公正廉洁而有威望,所任过的官都有风采,任京尹时,政治清明,弊病尽革。皇上很高兴,立即升他为右都御史,并赐给敕书奖励劝勉,命他考察各个御史,有不称职的将其撤职,如果御史出缺,他可保举人员送吏部补选。顾佐刚上任,即上奏废黜了严日岂、杨居正等二十人,把他们贬到辽东各卫为吏,还有八人被降职,三人被罢免;然后他推举可以担任御史的进士邓荣、国子生程富、在京候选的知县孔文英、教官方瑞等四十余人。皇上让他们先干三个月然后再任用他们。杨居正等六人上书辩诉。皇上大怒,将那些被贬为吏的人一并发去戍边。后来严日岂从戍守之地偷偷跑回京师,以别的贿赂相威胁,被顾佐上奏揭发,并说严日岂图谋陷害他。诏令将严日岂押到市场诛杀。皇上北巡时,命顾佐偕同尚书张本等人留守。皇上回来后又赐给他敕书,令他约束各个御史。于是他纠察罢黜贪婪骄纵之徒,朝纲肃然。
  过了一年多,奸吏上奏顾佐接受隶役金钱,私自将其遣送回去。皇上偷偷把这奏章命给杨士奇看,说:“你不是曾经保举顾佐廉洁吗?”杨士奇说“:中朝官俸禄微薄,童仆马匹薪炭草料,都由隶役供给,所以送一半隶役,让他们出资免役,这样隶役得以回去耕作,官家得资费。中朝官都这么做,臣也是。先帝知道这一点,所以增加了中朝官俸禄。”皇上叹道“:朝臣竟这么贫穷。”便怒叱投诉的人说“:我正任用顾佐,小人敢诬陷他,一定要交给法司治罪。”杨士奇说“:小事不足以让皇上动怒。”皇上于是把该官吏的奏章交给顾佐,说:“你自己处治。”顾佐叩头致谢。他把那位官员召来说“:皇上命我处治你,汝改掉品行,我就宽贷你。”皇上听说后更加高兴,觉得顾佐得大体。有人告顾佐不处理冤诉。皇上说“:这一定是犯了重罪的人教他这么干。”命法司会审,果然是千户臧清,他杀死三个无罪的人,应被处死,便派人诬陷顾佐。皇上说:“不诛臧清,则顾佐的办法无法执行。”将臧清押到市场肢解。
  八年(1433)秋,顾佐有病,请求归家。皇上不许,以南京右都御史熊概代理他的职事。过了一年熊概去世。顾佐病已痊愈,入宫朝见。皇上慰劳他,令他免朝贺,仍在原职办事。
  正统初年,顾佐考察不称职的御史十五人,将他们或降职或罢免。邵宗九年任满,吏部已考核通过,他也在这十五人之中。邵宗上书申辩,尚书郭王进也说邵宗不应与在任者同考。皇上于是责备顾佐。而御史张鹏等人又弹劾邵宗有小过。皇上以张鹏朋比相欺,严厉斥责他和顾佐。顾佐上书求退休而去。皇上赐给敕书奖励安慰,赏给钞币五十贯,命户部免除他家的赋税徭役。十一年(1446)九月,他去世。
  顾佐有孝友的品行,品德清白,性格严肃刚毅。每天早上趋朝,他在外庐稍息,在门外挂有双藤。百官经过的,都绕道避开。入内廷办公,他独处一间小夹室,不是议政不与官员们群坐。人们称他为“顾独坐”。但他持法过严,议论者认为这是个弊病。
  段民,字时举,武进人。永乐二年(1404),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与章敞、吾绅等人入文渊阁读书,又一起被授予刑部主事。段民旋即升为郎中。
  山东妖妇唐赛儿作乱,三司官员犯纵寇为乱之罪被诛,段民升为左参政。当时朝廷索拿唐赛儿很急,一律逮捕山东、北京的尼姑和全国出家的妇女,先后达几万人。段民怜悯她们,极力进行宽宥,人心这才安定下来。
  皇上车驾北征时,运饷的船只由济宁到达潞河,再陆路车运到居庸关出塞外。段民精加计算,使百姓不受骚扰而办好事情。回来后,敕令他与巡按御史考察所经过府县的官员,将他们廉洁或贪污的情况上报。
  宣德三年(1428),把他召入京,命他代理南京户部右侍郎,过了一年实授他为右侍郎。又过了一年把他改到刑部。当初,两部都以事务得不到治理闻名。段民到后,纪纲修整,宿弊得到革除。上元有个人被侄儿殴打,非常愤怒,到通政司告状。当时正令纳米赎罪,而越级申诉的禁令很严,违犯的要被遣戍辽东。段民上书说:“依照现在的定例,卑幼之罪可得赎回,而尊长之罪却反而被远戍。以理来衡量,实有不安。请改拟。”皇上赞同了。皇上因段民廉洁端谨,特别赐给敕书,命他考察南京百官。八年(1433),诏令他抄录罪犯除十恶之外,并得减罪一等。有三十余名重犯,依例不得赦,段民也给他们减了罪。后来有圣旨要判决这些人,便又将他们追回,但已逃了几个。段民上书自陈罪状,给事中年富等人也弹劾他,皇上知道段民贤,不问。
  九年二月,他在任上去世,终年五十九岁。因贫不能装殓,都御史吴讷赠给他衣被。皇上听说后,命有关官员为他营葬。成化年间,叶盛请褒奖并抚恤他,没能办成。一百多年后,才给他追谥襄介。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年中进士。宣德六年(1431),被授予礼科给事中。他议论持大体,有清正的名望。
  正统初年,大臣说两淮盐政久坏,应得重名节的人去治理,于是推选九畴为盐运司同知。他痛革宿弊,向朝廷提出了五项建议,皇上把它们定为法令。母亲去世,他辞官,盐场百姓数千人上朝廷请求把他留下。十年(1445)正月,起用他为都转运使。九畴节俭而没有别的爱好,公事完后便焚香读书,廉洁的名声因此更响,连妇孺都知道他的名字。
  因事受到诬陷,他被逮捕审问,后来得洗清罪名,即留他为刑部右侍郎。他屡次辨办疑案,不屈不挠。礼部侍郎章瑾被捕入狱,九畴和江渊等人建议将他贬官。章瑾的女婿给事中王汝霖很恨他,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人弹劾刑部不公。九畴、江渊于是也弹劾叶盛等人,并说王汝霖的父亲王永和死于土木堡,他还嬉笑自如,这种人不应任官。当时景帝新立,急于用人,便置王汝霖等人不问,章瑾则照所奏请处治。凤阳岁荒,盗贼将要起事,皇上敕令他前往巡视招抚。九畴上奏留下英武、飞熊等护卫军边耕边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因此得到安宁。
  两淮自从九畴走后,盐政又坏。景泰元年(1450),仍任命他兼理。不久敕令他审理各府的重犯,他平反了许多人。十月,命他兼巡抚江北各府。
  三年(1452)三月,他取代陈镒镇守陕西。都指挥杨得青等人私自役使操卒,九畴弹劾他们。诏令调查处治,并且命令各边镇,有像杨得青这样的人的,都报告上来。边将请增加临洮等卫的戍卒。九畴说“:边城的士卒并不缺。将帅如果能够严申纪律,赏罚分明,则人人自奋。否则的话,徒然浪费粮食而已。”于是不增戍卒。边境百姓春夏出塞耕田,到了秋冬常迁入塞内。九畴说“:设边将就是为了御寇卫民的,现在让百姓因躲避敌寇而失业,用将帅干什么?”便禁止百姓迁入塞内,如有遭贼寇侵扰的,便治守将之罪。
  四年(1453),布政使许资说:“侍郎出任镇守官,与巡按御史不相统辖,事情多有滞留,请改授予他宪职为便。”于是九畴转为左副都御史。大臣出去镇守或者巡抚,都授予都御史之衔,即从九畴开始。有圣旨要买羊角为灯。九畴引用宋代苏轼谏阻神宗买浙灯的事,这事遂罢了。皇上因有灾异而求意见,九畴请皇上延揽硕儒,公平赏罚,慎择守令,选拔将帅。皇上优诏答复他。
  天顺初年,他入京师议事。皇上对侍臣说“:九畴是廉正之人。”把他留下任右都御史。关在都察院监狱的罪人官家不供给粮食。九畴提出此事,于是每天供给一升,并定为法令。后来,他上书请崇尚廉耻、清理刑狱、劝课农桑、节俭军赏、重视台宪官员的作用五项事情。皇上都嘉许采纳了。这年六月,御史张鹏等人弹劾石亨、曹吉祥。石亨等人认为九畴实是主使者,便把他也投进监狱,贬为江西布政使,不久调到四川。
  第二年,礼部缺尚书。皇上问李贤,李贤说:“论老成而清廉,莫如九畴。”于是把他召回。九畴到后,皇上可惜他老了,改为南京刑部尚书。四年(1460),他去世。谥清惠。
  轩輗,字惟行,鹿邑人。永乐末年中进士。后被授予行人司副。宣德六年(1431),受推荐改任为御史。按察福建时,他剔蠹除奸,风采高峻。
  正统元年(1436),他到浙江清军,弹劾不称职官员四十余人。五年(1440),他说:“祖宗设立御史官,职责极重。现在内外各部门有什么事,都专遣御史去处理,这不合制度,请禁止。”立见回报说可。这一年,他超升为浙江按察使。前任按察使奢侈,轩輗努力矫正。不论寒暑他都只是那件青布袍,上面布满补丁,居家常吃蔬菜,妻儿亲自舂米打水。他与同僚属官相约,每三天拿出俸禄钱来买肉,每次不得超过一斤。同僚属官都不堪忍受。有故人来,所吃不过是一碗豆,偶尔有鸡和黍米,人们就会很惊奇。当时镇守宦官阮随、布政使孙原贞、杭州知府陈复、仁和知县许璞,为官都很廉洁,一方大治。
  温州、处州有银场,洪武年间,每年的税收仅二千八百余两,永乐时期增到八万二千两,百姓不堪忍受。英宗即位后,因大臣的建议停罢银场。至此参政俞士悦请重开,说如果利归于上,则矿盗自然绝迹。皇上交三司讨论,轩輗坚决反对,这才罢了。后来给事中陈傅又请,朝廷马上批准了,遂导致了叶宗留之变。
  会稽赵伯泰,是宋朝宗室后裔,他上奏说宋孝宗、理宗和福王的陵墓都被豪民所侵夺。御史王琳说福王投降元朝而北去,山阴怎么有他的坟墓,赵伯泰不服,又上诉。皇上命轩輗和巡按御史欧阳澄复查。轩輗说福王是衣冠冢,赵伯泰所言不假。诏令把豪民戍边,停支王琳等人的俸禄。轩輗遭亲丧,被召回任事。十三年(1448),他上书提出四项事情,都切中时弊,皇上都听从了。
  景帝即位后,他以右副都御史之衔镇守浙江。景泰元年(1450),命他兼理两浙盐税。闽贼吴金八等人流劫青田等县,轩輗与孙原贞讨平了他们。贼首罗丕、廖宁八又从福建抵达浙江,轩輗等人防御有功,得进升一级。第二年他改总督南京粮储。五年,又改任左副都御史,掌南都察院事务。他考察并罢免了几个不称职的御史。
  天顺元年(1457)二月,他被召回任刑部尚书。数月之后,他称病请求归家。皇上召见他,问道:“以前浙江按察使任满后回去,行李仅一只竹箱,那是说你吗?”轩輗叩头致谢。皇上赐给白金安慰他,遣他回去。第二年,南京督理粮储缺官,皇上问李贤,大臣中谁曾任过这个职务。李贤说有轩輗,并称赞他很廉洁,于是命轩輗以左都御史之衔前往。八年(1464)夏,轩輗又因年老请求退休,不等回报便径自回去了。到家后马上洗澡,然后伸一伸腰腿便死了。
  轩輗性格孤傲,待人不论贤否,拒不接交。他做按察使时,曾到同僚家饮酒,回来后摸着肚子说“:这里面有脏物啊!”在南都,都御史张纯设酒请客,轩輗讨厌他过于奢侈,不去。人家撤下食物送来,他也不收。过年过节到礼部送表庆贺,他总是独处一室,撤去灯烛端坐其中,事情办完即回去,不曾与同僚朋友说一句话。僚友听说他来,也总是避开,不愿与他相处。他气量颇为偏狭。御史有揭发他人阴私的,他总是嘉奖其能干。他曾令御史弹劾南京祭酒吴节,吴节也揭发轩輗的私事,大家颇不倾向轩輗。但他清廉之品德却闻名天下,与耿九畴齐名,谈到清廉的官员必说轩、耿。
  

明史浏览月榜 明史全文 >

  1. 列传·卷四十二
  2. 列传·卷一百零三
  3. 列传·卷一百二十九
  4. 志·卷二十八
  5. 列传·卷一百零九
  6. 志·卷二十四
  7. 志·卷二十三
  8. 列传·卷一百五十七
  9. 本纪·卷二十四
  10. 列传·卷一百六十六

明史最受喜欢章节 明史全部章节 >

  1. 附录·明史表
  2. 列传·卷二百二十
  3. 列传·卷二百一十九
  4. 列传·卷二百一十八
  5. 列传·卷二百一十七
  6. 列传·卷二百一十六
  7. 列传·卷二百一十五
  8. 列传·卷二百一十四
  9. 列传·卷二百一十三
  10. 列传·卷二百一十二
  11. 列传·卷二百一十一
  12. 列传·卷二百一十
  13. 列传·卷二百零九
  14. 列传·卷二百零八
  15. 列传·卷二百零七

猜你喜欢的明史故事 明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