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诗词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听鼓

听鼓

城头叠鼓声,城下暮江清。
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译文

城头上传来了叠鼓声声,城墙下日暮时江水清清。
要想学那一曲《渔阳掺挝》,这时世已经没有祢正平。

注释

⑴叠鼓:重迭的鼓声。这里指繁杂的鼓声。唐温庭筠《台城晓朝曲》:“朱网龛鬖丞相车,晓随叠鼓朝天去。”
⑵暮:傍晚时分。江:指长江。
⑶渔阳掺:即《渔阳掺挝》,鼓曲调名。掺:三挝鼓。掺、挝,都是“击”的意思。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
⑷祢正平:即东汉文人祢衡(173-198),字正平。《后汉书·祢衡传》:衡字正平,少有才辩,而气尚刚傲。“(曹)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吏。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诸吏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着岑牟单绞之服。次至衡,衡方为《渔阳掺挝》,碟躞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衡进至操前而止。……于是先解衵衣,次释馀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著之,毕,复参挝而去,颜色不作。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薄暮时分,诗人漫步城外。只见古老的城墙矗立在夕阳余辉中,显得那么肃穆,似乎在沉思;城墙下,江水汩汩,似乎在低声诉说。黝黑森严的古城墙、流经千载的江水,再加上朦胧的暮色,这番景象很容易在人们心头唤起一种地老天荒、宇宙无穷的感慨。此刻,城头上又传来激昂的击鼓声、悠长的号角声。鼓角之声融入苍茫暮色,飘落在江面上,与呜咽的流水声,汇成一首奇异的乐曲。它仿佛是热烈的呐喊、愤怒的呼唤,又仿佛包含着凄历的呻吟。它使人激动不安,又使人凝神深思。“城头迭鼓声,城下暮江清”,从字面上看,只是交代了暮色中听鼓这一事实,然而它却渲染出了一种苍凉而幽怨的气氛。
  那时急时缓、抑扬顿挫的击鼓声使诗人想起了历史上有名的击鼓骂曹的故事:三国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威震朝野;而一介书生祢衡(正平)却偏偏不肯奉迎他。曹操为了羞辱祢衡,故意令他充任鼓吏。一日,曹操大宴宾客,令祢衡击鼓娱众。祢衡从容不迫,裸体更衣,击《渔阳掺挝》,声节悲壮,听客莫不为之动容。随后,他又大骂曹操弄权。曹操虽恨之入骨,但又恐杀之而招致物议,便把他送到刘表处;祢衡又得罪了刘表,最后送到江夏太守黄祖处,被杀。诗人此时所滞留之地,正是当年祢衡被杀的地方,那在苍茫暮色中显得格外悲怆、浑远的鼓声,自然使他想起当年击《渔阳掺挝》的人。诗人不禁慨然叹道:“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由所闻之鼓,想起《渔阳掺挝》;由《渔阳掺挝》,想到击此调而丧身的人,可谓联想自然,一气贯通。见景生情,追忆往事,这是第一层意思。“欲问渔阳掺”,说明诗人又清醒地意识到眼下所闻并非祢衡所击之曲;之所以听不到那悲烈之调,乃是因为“时无祢正平”。由追忆往事而回到眼下情景,发出惋惜之叹,这是第二层意思。然而,当今世上多是阿奉权势、趋时媚上之流,正需要像祢衡这样的人慷慨击鼓,以《渔阳掺挝》的清亮之音扫荡混浊之气,使媚俗者自惭,使权势者知羞。可惜如今既听不到那曲《渔阳掺挝》,也见不到像祢衡这样的人。其时,正是牛党当权,李党纷纷被逐之时,国事日非,诗人愤慨极深。追昔抚今,一吐胸中块垒,这是第三层意思。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对往事的追忆、对现实的感慨,融汇成一股郁愤之气,回旋往复,寄慨遥深。

拓展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当时李商隐滞留在武昌、云梦一带。这里正是东汉末年名士祢衡被杀之地。李商隐睹景生情,怀古思今,写了这首《听鼓》。

关于抒情的诗词更多抒情诗词 >

  1. 晚泊
  2. 江行
  3. 偶成
  4. 望江南·闲梦远
  5.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
  6. 失题
  7. 金石录后序
  8. 菊梦
  9. 观大散关图有感
  10. 秋水阁记

李商隐的诗词更多李商隐诗词 >

  1. 无题·八岁偷照镜
  2. 代赠二首·其一
  3. 马嵬·其二
  4. 观灯乐行
  5. 李贺小传
  6.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7.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8.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9. 龙丘途中

诗人 更多诗人 >

  1. 白居易的画像
    白居易
  2. 杜甫的画像
    杜甫
  3. 李白的画像
    李白
  4. 齐己的画像
    齐己
  5. 刘禹锡的画像
    刘禹锡
  6. 李商隐的画像
    李商隐
  7. 元稹的画像
    元稹
  8. 辛弃疾的画像
    辛弃疾
  9. 韦应物的画像
    韦应物
  10. 贯休的画像
    贯休
  11. 皎然的画像
    皎然
  12. 陆龟蒙的画像
    陆龟蒙
  13. 刘长卿的画像
    刘长卿
  14. 许浑的画像
    许浑
  15. 张祜的画像
    张祜
  16. 岑参的画像
    岑参
  17. 杜牧的画像
    杜牧
  18. 姚合的画像
    姚合
  19. 罗隐的画像
    罗隐
  20. 王建的画像
    王建
  21. 张籍的画像
    张籍
  22. 杜荀鹤的画像
    杜荀鹤
  23. 孟郊的画像
    孟郊
  24. 苏轼的画像
    苏轼

朝代 更多诗词 >

  1. 春秋
  2. 战国
  3. 先秦
  4. 两汉
  5. 魏晋
  6. 南北朝
  7. 隋代
  8. 唐代
  9. 五代
  10. 宋代
  11. 元代
  12. 明代
  13. 清代
  14. 近代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1. 采薇(节选)
  2. 苏幕遮·燎沉香
  3.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4. 春晓
  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1. 苏幕遮·燎沉香
  2.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 忆江南·江南好
  5. 念奴娇·赤壁怀古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1. 离骚
  2. 陋室铭
  3. 小儿不畏虎
  4. 湖心亭看雪
  5. 前赤壁赋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1. 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 温庭筠《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2. 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于鹄《题邻居》
  3.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4.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 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5.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6.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李益《塞下曲·其一》
  7.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8. 拨雪寻春,烧灯续昼。—— 毛滂《踏莎行·元夕》
  9.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0.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1. 写景
  2. 抒情
  3. 咏物
  4. 婉约
  5. 写人
  6. 抒怀
  7. 送别
  8. 生活
  9. 思念
  10. 写花
  11. 梅花
  12. 菊花
  13. 荷花
  14. 桃花
  15. 桂花
  16. 梨花
  17. 杏花
  18. 莲花
  19. 惜花
  20. 赏花
  21. 春天
  22. 夏天
  23. 秋天
  24. 冬天
  25. 节日
  26. 春节
  27. 元宵节
  28. 寒食节
  29. 清明节
  30. 端午节
  31. 七夕节
  32. 中秋节
  33. 重阳节
  34. 离别
  35. 爱情
  36. 女子
  37. 思乡
  38. 相思
  39. 怀古
  40. 怀人
  41. 爱国
  42. 友情
  43. 讽刺
  44. 赞美
  45. 边塞
  46. 哲理
  47. 叙事
  48. 组诗
  49. 闺怨
  50. 感伤
  51. 孤独
  52. 故事
  53. 豪放
  54. 忧国忧民
  55. 山水
  56. 感慨
  57. 战争
  58. 写雨
  59. 感叹
  60. 怀念
  61. 友人
  62. 柳树
  63. 议论
  64. 田园
  65. 赞颂
  66. 写雪
  67. 妇女
  68. 伤怀
  69. 写山
  70. 月亮
  71. 励志
  72. 寓理
  73. 饮酒
  74. 人生
  75. 羁旅
  76. 写鸟
  77. 追忆
  78. 咏史
  79. 悼亡
  80. 怀才不遇
  81. 伤春
  82. 惜春
  83. 写水
  84. 寓言
  85. 音乐
  86. 地名
  87. 惜别
  88. 宴会
  89. 赠别
  90. 同情
  91. 写风
  92. 寓人
  93. 回忆
  94. 农民
  95. 典故
  96. 宫怨
  97. 言志
  98. 隐居
  99. 西湖
  100. 宴饮
  101. 评论壮志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