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潼关
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译文
潼关的翻译暂无注释
潼关的注释暂无赏析
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伟大的壮观还在更高更远的地方。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诗人立马城关,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在关东并不怎样惹眼,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
自然,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十九世纪末叶,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空前高扬的时代。透过少年谭嗣同这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我们仿佛听到一个迅速临近的新时代的脚步声。
拓展
创作背景公元1882年秋,十四岁的谭嗣同(1865—1898),从湖南故乡赴甘肃兰州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故作此诗。
搜 索
关于写景的诗词更多写景诗词 >
谭嗣同的诗词更多谭嗣同诗词 >
诗人 更多诗人 >
朝代 更多诗词 >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李梦阳《汴京元夕》
-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金昌绪《春怨 / 伊州歌》
-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 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杜甫《春日忆李白》
- 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 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 王象春《书项王庙壁》
-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 写景
- 抒情
- 咏物
- 婉约
- 写人
- 抒怀
- 送别
- 生活
- 思念
- 写花
- 梅花
- 菊花
- 荷花
- 桃花
- 桂花
- 梨花
- 杏花
- 莲花
- 惜花
- 赏花
-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节日
- 春节
- 元宵节
- 寒食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七夕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离别
- 爱情
- 女子
- 思乡
- 相思
- 怀古
- 怀人
- 爱国
- 友情
- 讽刺
- 赞美
- 边塞
- 哲理
- 叙事
- 组诗
- 闺怨
- 感伤
- 孤独
- 故事
- 豪放
- 忧国忧民
- 山水
- 感慨
- 战争
- 写雨
- 感叹
- 怀念
- 友人
- 柳树
- 议论
- 田园
- 赞颂
- 写雪
- 妇女
- 伤怀
- 写山
- 月亮
- 励志
- 寓理
- 饮酒
- 人生
- 羁旅
- 写鸟
- 追忆
- 咏史
- 悼亡
- 怀才不遇
- 伤春
- 惜春
- 写水
- 寓言
- 音乐
- 地名
- 惜别
- 宴会
- 赠别
- 同情
- 写风
- 寓人
- 回忆
- 农民
- 典故
- 宫怨
- 言志
- 隐居
- 西湖
- 宴饮
- 评论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