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译文
你就要离开家乡,奔赴万里之外的军营,通往金陵的驿路上,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样,渐渐地向西飘去。长江两岸的春色留不住你的脚步,青青的绿草也在为你送行。
注释
①李判官:诗人的一位朋友,任判官一职。②润州:州名,在今江苏镇江市。
③行营:主将出征驻扎之地。
④事鼓鼙(pí):从事军务。鼓鼙,军用乐器。
⑤金陵:一般指今江苏省南京市,但唐代时把润州也称为金陵,这里即指润州。
⑥楚云西:古代楚国地方的西部,这里指送别的所在。
⑦行客:过客;旅客。
⑧草色青青:形容草长得好(多用于形容春天的美景)。
赏析
“万里辞家事鼓鼙”是说李判官将要辞别家人与亲朋好友,不远万里到润州去从事军务。诗人想要强调的,一是行人路途的遥远;一是行人履行公务的特殊性,是要去执行军务。这便暗含了诗人为他送行的原因和忧虑。因为古代交通工具极不发达,即使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也无非是北人骑马南人乘船而己。所以古代的分别往往不是意味着“西出阳关无故人”,便是意味着“人生不相见,动辄参与商”了。更何况李判官这次是到山重水阻的润州去“事鼓鼙”。诗人一再说明行人所去之地的遥远,这里又进一步暗寓着诗人为行人命运未卜而深深忧虑。“金陵驿路楚云西”就是从地理座标系上为我们标出李判官所去之地的方位。诗里说金陵的驿路直通楚地之西。这里的金陵即润州,因为按照唐代行政区域的划分,润州也属于金陵的辖区。
“江春不肯留行客”一方面点出了这次送别的时间是春天,另一方面诗人又移情于物,抱怨那逝者如斯的江水和一年一度的春花为什么不愿意挽留远行客。
“草色青青送马蹄”,化用了“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的意境,同时也是诗人与行者难舍难分的送行场面的真实写照。两位友人并驾驱马,踏着河畔青草缓缓前行。
全文句句、字字都倾注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忧虑与担心,以春天春草“不肯留”“送马蹄”的无情反衬出离别者内心的有情。
拓展
创作背景盛唐时期,诗人送朋友李判官到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去执行军务活动,深厚的友情无以言表,于是诗人创作了这首诗为朋友送行。
搜 索
关于送别的诗词更多送别诗词 >
刘长卿的诗词更多刘长卿诗词 >
诗人 更多诗人 >
朝代 更多诗词 >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独不见》
- 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 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 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杜甫《孤雁 / 后飞雁》
-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 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 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书愤二首》
- 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 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元好问《倪庄中秋》
-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 《日出入》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 写景
- 抒情
- 咏物
- 婉约
- 写人
- 抒怀
- 送别
- 生活
- 思念
- 写花
- 梅花
- 菊花
- 荷花
- 桃花
- 桂花
- 梨花
- 杏花
- 莲花
- 惜花
- 赏花
-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节日
- 春节
- 元宵节
- 寒食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七夕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离别
- 爱情
- 女子
- 思乡
- 相思
- 怀古
- 怀人
- 爱国
- 友情
- 讽刺
- 赞美
- 边塞
- 哲理
- 叙事
- 组诗
- 闺怨
- 感伤
- 孤独
- 故事
- 豪放
- 忧国忧民
- 山水
- 感慨
- 战争
- 写雨
- 感叹
- 怀念
- 友人
- 柳树
- 议论
- 田园
- 赞颂
- 写雪
- 妇女
- 伤怀
- 写山
- 月亮
- 励志
- 寓理
- 饮酒
- 人生
- 羁旅
- 写鸟
- 追忆
- 咏史
- 悼亡
- 怀才不遇
- 伤春
- 惜春
- 写水
- 寓言
- 音乐
- 地名
- 惜别
- 宴会
- 赠别
- 同情
- 写风
- 寓人
- 回忆
- 农民
- 典故
- 宫怨
- 言志
- 隐居
- 西湖
- 宴饮
- 评论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