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疏影·芭蕉
疏影·芭蕉
湘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绣床金缕。芳心一束浑难展,清泪裹、隔年愁聚。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
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难绪。缬被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双杵。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得、绿阴如许。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
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难绪。缬被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双杵。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得、绿阴如许。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
译文
疏影·芭蕉的翻译暂无注释
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长而宽大,花白色,果实类香蕉,但不可食。古人有以其叶题诗者,如唐韦应物《闲居寄诸弟》:“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湘帘:用湘妃竹编织的帘子。
离披:摇动、晃动貌。
春慵:以春天的到来而生徽散意绪。
绣床金缕:绣床,装饰华丽的床。多指女子的睡床。金缕,指金属制成的穗状物,或谓金丝所织之物。此处指绣床上装饰得极其华美。
芳心:花心。亦喻女子之情怀。
空阶:空寂的台阶。
无据:谓无所依凭。宋谢懋《蓦山溪》:“飞云无据,化作冥蒙雨。”
缬被:染有彩色花纹的丝被。
乱蛩双杵:谓杂乱的蟋蟀声和交叠的砧杵声。 蛩,蟋蟀之别称。
玉人:美貌之女子。此为对所爱之人的爱称。
赏析
简析此篇咏的是芭蕉,而寓托的却是怀人之意。词之上片侧重写芭蕉的形貌。先描绘帘外摇动的翠影遮檐,又转写其掩映帘内之人和物,而后再写芭蕉之“芳心”裹泪,暗喻人心之愁聚,最后以空阶夜雨,梦回无眠烘衬愁情。下片侧重写怀人之思。过片承上片结处而来,写雨打芭蕉,声声铸怨,接以蚤鸣杆捣之声,更托出离愁别恨,再以梧叶落尽,芭蕉依旧,落到借叶题诗,以寄相思,抒离愁之旨。全篇曲折迭宕,婉约细密。
拓展
疏影·芭蕉的拓展暂无
搜 索
关于咏物的诗词更多咏物诗词 >
纳兰性德的诗词更多纳兰性德诗词 >
诗人 更多诗人 >
朝代 更多诗词 >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朱淑真《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柳恽《江南曲》
-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张先《青门引·春思》
-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 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 写景
- 抒情
- 咏物
- 婉约
- 写人
- 抒怀
- 送别
- 生活
- 思念
- 写花
- 梅花
- 菊花
- 荷花
- 桃花
- 桂花
- 梨花
- 杏花
- 莲花
- 惜花
- 赏花
-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节日
- 春节
- 元宵节
- 寒食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七夕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离别
- 爱情
- 女子
- 思乡
- 相思
- 怀古
- 怀人
- 爱国
- 友情
- 讽刺
- 赞美
- 边塞
- 哲理
- 叙事
- 组诗
- 闺怨
- 感伤
- 孤独
- 故事
- 豪放
- 忧国忧民
- 山水
- 感慨
- 战争
- 写雨
- 感叹
- 怀念
- 友人
- 柳树
- 议论
- 田园
- 赞颂
- 写雪
- 妇女
- 伤怀
- 写山
- 月亮
- 励志
- 寓理
- 饮酒
- 人生
- 羁旅
- 写鸟
- 追忆
- 咏史
- 悼亡
- 怀才不遇
- 伤春
- 惜春
- 写水
- 寓言
- 音乐
- 地名
- 惜别
- 宴会
- 赠别
- 同情
- 写风
- 寓人
- 回忆
- 农民
- 典故
- 宫怨
- 言志
- 隐居
- 西湖
- 宴饮
- 评论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