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曲江夜思
曲江夜思
鼓声将绝月斜痕,园外闲坊半掩门。
池里红莲凝白露,苑中青草伴黄昏。
林塘阒寂偏宜夜,烟火稀疏便似村。
大抵世间幽独景,最关诗思与离魂。
池里红莲凝白露,苑中青草伴黄昏。
林塘阒寂偏宜夜,烟火稀疏便似村。
大抵世间幽独景,最关诗思与离魂。
译文
鼓声即将消失,只留下一道斜斜的月痕,园外的街巷静谧,一半的门扉半掩着。池塘里的红莲凝结着白露,苑中的青草伴着黄昏的余晖。
林塘一片寂静,这样的夜晚格外宜人,烟火稀疏,仿佛置身于村落之中。
大致世间那些幽静孤寂的景色,最能触动诗人的思绪,勾起离别的情感。
注释
曲江夜思的注释暂无赏析
在浩渺的唐诗海洋中,韩偓的《曲江夜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唐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首先,我们来欣赏这首诗的原文:
“鼓声将绝月斜痕,园外闲坊半掩门。池里红莲凝白露,苑中青草伴黄昏。林塘阒寂偏宜夜,烟火稀疏便似村。大抵世间幽独景,最关诗思与离魂。”
这首诗开篇即以鼓声将绝、月斜痕淡的场景,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寂寥的夜晚。鼓声的渐弱,象征着白日的喧嚣逐渐退去,而斜斜的月痕则预示着夜的降临。这种静谧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接下来,“园外闲坊半掩门”一句,通过描绘园外街巷的静谧和门户的半掩,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安详。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定。
“池里红莲凝白露,苑中青草伴黄昏”两句,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池中的红莲和白露,以及苑中的青草和黄昏。红莲与白露的对比,既展现了夜晚的清新与纯净,又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留恋。而青草与黄昏的相伴,则传递出一种岁月的静好与时光的流逝。
“林塘阒寂偏宜夜,烟火稀疏便似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寂寥。林塘的阒寂与夜晚的宁静相得益彰,而烟火的稀疏则使得这里仿佛变成了一个远离尘嚣的村落。这种景象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喧嚣世界的疏离与厌倦。
最后,“大抵世间幽独景,最关诗思与离魂”两句,诗人总结了自己的感受。他认为,世间那些幽静孤寂的景色,最能触动诗人的思绪,勾起离别的情感。这既是对前面所描绘景色的升华,也是对诗人自身情感的一种表达。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和音乐感。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
在情感表达上,这首诗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也表达了诗人对喧嚣世界的疏离与厌倦。同时,通过描绘幽静孤寂的景色,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离别情感的深刻体验。
总的来说,《曲江夜思》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和情感内涵的诗歌。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表达,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是从艺术价值还是情感价值来看,这首诗都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欣赏。
韩偓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静谧而深邃的夜晚。在这个夜晚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美丽的自然景色,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定,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留恋。这种感受将长久地留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品味人生、感悟世界的重要财富。
拓展
韩偓是唐末的一位重要诗人,他聪明好学,十岁便能作诗,且得到了姨父李商隐的赞誉。在唐昭宗龙纪元年(公元889年),他考中进士,并深得昭宗的信任。然而,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朱温想要篡位称帝,为此他驱逐了昭宗的亲信。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偓被贬为邓州(今河南邓县)司马。我们可以推测,他可能是在被贬之后,心境郁闷,于是选择了曲江这个地方,借以排遣心中的忧愁。曲江作为当时的一个风景胜地,其宁静与美丽或许能为韩偓提供一丝慰藉。
当时的韩偓,眼看着长安城被毁灭,唐昭宗被朱温劫迁到洛阳,性命难保,唐王朝灭亡成定局。这样的境遇对他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他的心境也必然是复杂而沉重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曲江夜思》这首诗,借曲江夜景来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和对时局的感慨。韩偓在曲江的经历和心境,也都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搜 索
韩偓的诗词更多韩偓诗词 >
诗人 更多诗人 >
朝代 更多诗词 >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 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 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 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王守仁《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
-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王维《终南山》
-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 查德卿《蟾宫曲·怀古》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八阵图》
-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 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 晏几道《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 村北村南布谷忙,村前村后稻花香。—— 《咏儋耳二首》
-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 写景
- 抒情
- 咏物
- 婉约
- 写人
- 抒怀
- 送别
- 生活
- 思念
- 写花
- 梅花
- 菊花
- 荷花
- 桃花
- 桂花
- 梨花
- 杏花
- 莲花
- 惜花
- 赏花
-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节日
- 春节
- 元宵节
- 寒食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七夕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离别
- 爱情
- 女子
- 思乡
- 相思
- 怀古
- 怀人
- 爱国
- 友情
- 讽刺
- 赞美
- 边塞
- 哲理
- 叙事
- 组诗
- 闺怨
- 感伤
- 孤独
- 故事
- 豪放
- 忧国忧民
- 山水
- 感慨
- 战争
- 写雨
- 感叹
- 怀念
- 友人
- 柳树
- 议论
- 田园
- 赞颂
- 写雪
- 妇女
- 伤怀
- 写山
- 月亮
- 励志
- 寓理
- 饮酒
- 人生
- 羁旅
- 写鸟
- 追忆
- 咏史
- 悼亡
- 怀才不遇
- 伤春
- 惜春
- 写水
- 寓言
- 音乐
- 地名
- 惜别
- 宴会
- 赠别
- 同情
- 写风
- 寓人
- 回忆
- 农民
- 典故
- 宫怨
- 言志
- 隐居
- 西湖
- 宴饮
- 评论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