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
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
凭觞静忆去年秋,桐落故溪头。诗成自写红叶,和恨寄东流。
人脉脉,水悠悠。几多愁。雁书不到,蝶梦无凭,漫倚高楼。
人脉脉,水悠悠。几多愁。雁书不到,蝶梦无凭,漫倚高楼。
译文
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的翻译暂无注释
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的注释暂无赏析
此词描写孤独寂寞的相思之苦。开头两句,回忆去年秋天与情人在故溪头、桐树下相晤话别的情景。话别,是推断出来的,是根据下文的“恨”字说的,这恨,只能是离愁别恨。把相唔之处称作“故溪头”,也很有意思,加上一个“故”字,就把二人对年交往的情义包括进去了。接下来用“红叶题诗”的典故,是暗中把自己比喻幽闭的宫女,其孤独寂寞之情状依稀可见。过片三短句,写得很概括,但给读者留出的想象空间却很开阔。人是“漫倚高楼”,朝下面含情不语地凝望着悠悠的流水,此时此际,心中所忆、所想,所希冀、所企盼,均在不言之中。“水悠悠”之后接上“几多愁”,也许是巧合,这使读者联想到李后主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所以,三个短句的表现力是相当强的。接下来,“雁书不到,蝶梦无凭”,巧妙地天然属对,把见不到信、做不成梦的情况通过典故表达出来,这一方面可与上片的用典相呼应,避免了失之单调的弊病,另一方面,也使得词句呈现出丰满的形象性,避免了抽象地空喊孤独、空喊寂寞的弊病。最后以“漫倚高楼”作结束,交代了全词所写的“凭觞静忆”和倚楼凝望的所在之处,使得主人公的活动有了个落脚点,这也是很必要的。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全词以倚楼作结,但倚楼的行为并没有停止,词读完了,在读者的印象中,好像主人公仍然在倚楼沉思,并没有移步离开那儿。拓展
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的拓展暂无
搜 索
关于相思的诗词更多相思诗词 >
晏几道的诗词更多晏几道诗词 >
诗人 更多诗人 >
朝代 更多诗词 >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 飞锡离乡久,宁亲喜腊初。—— 钱起《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 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 阎选《八拍蛮·云锁嫩黄烟柳细》
-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李白《秋思》
-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 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 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苏轼《念奴娇·中秋》
-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 辛弃疾《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蒋捷《声声慢·秋声》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 写景
- 抒情
- 咏物
- 婉约
- 写人
- 抒怀
- 送别
- 生活
- 思念
- 写花
- 梅花
- 菊花
- 荷花
- 桃花
- 桂花
- 梨花
- 杏花
- 莲花
- 惜花
- 赏花
-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节日
- 春节
- 元宵节
- 寒食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七夕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离别
- 爱情
- 女子
- 思乡
- 相思
- 怀古
- 怀人
- 爱国
- 友情
- 讽刺
- 赞美
- 边塞
- 哲理
- 叙事
- 组诗
- 闺怨
- 感伤
- 孤独
- 故事
- 豪放
- 忧国忧民
- 山水
- 感慨
- 战争
- 写雨
- 感叹
- 怀念
- 友人
- 柳树
- 议论
- 田园
- 赞颂
- 写雪
- 妇女
- 伤怀
- 写山
- 月亮
- 励志
- 寓理
- 饮酒
- 人生
- 羁旅
- 写鸟
- 追忆
- 咏史
- 悼亡
- 怀才不遇
- 伤春
- 惜春
- 写水
- 寓言
- 音乐
- 地名
- 惜别
- 宴会
- 赠别
- 同情
- 写风
- 寓人
- 回忆
- 农民
- 典故
- 宫怨
- 言志
- 隐居
- 西湖
- 宴饮
- 评论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