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巴女词
巴女词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译文
巴地的长江水,急湍奔流快如箭,巴水上的船儿顺水漂流疾若飞。十个月时间走过三千里,郎今一去,何年能回归?
注释
巴:今四川省东部一带地方,古时为巴国。巴女,即巴地的女子。巴水:水名,在湖北省境内。巴水:指三峡中的长江水,因处在三巴之地,故名。王墒注:“唐之渝州、涪州、忠州、万州等处,皆古时巴郡。其水流经三峡下至夷陵。当盛涨时,箭飞之速,不足过矣。”
赏析
诗中巴女的丈夫大约是乘船东下去经商,所以诗人模仿巴女的口吻,用极简单的几笔,勾勒出与丈夫分别时的情景,道出了女子当时的不忍分别的复杂心情。诗中前两句写水、写船,“急如箭”“去若飞”两个比喻恰切描摹了巴水湍急以及小船疾去的情形。这既是对客观事物的实写,又含蓄地写出了送行者洒泪惜别的细微心理活动。在诗中主人公看来,顷刻离别,去若离弦,万千心事还没有来得及说,丈夫所乘坐的小船就消失在江水的尽头了,这实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接下两句是对巴女内心活动的直接刻画。巴女送丈夫离去以后,落泪如雨,痴痴立在岸边,她默然地计算着:“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暗寓出身隔异地,夫妻两人不知何时才能团聚的悲伤之情。很多行商在外的旅人,由于交通极不便利,各种物质条件的贫乏,往往客死异乡,或者竟在外地另立家室。在家独守的商妇,大多形同孤寡、无依无靠,她们的命运是非常悲惨的,所以她们与丈夫离别就象生离死别一样。本诗就在对这种无限惆怅的情调的描写中,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
这首诗从题材到语言与六朝民歌几无区别,形式朴素简洁,语言明快自然、不假雕琢,真切生动地表现了巴女那种真挚淳朴的思想感情。
拓展
创作背景这首诗当作于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诗人二十五岁去蜀途中,行至巴地,拟民歌之作。自此之后,不断有拟作,表现了李白对民歌的倾心和学习。
搜 索
关于女子的诗词更多女子诗词 >
李白的诗词更多李白诗词 >
诗人 更多诗人 >
朝代 更多诗词 >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 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 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闲愁闲恨一番新。—— 辛弃疾《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 去年人在凤凰池,银烛夜弹丝。—— 萨都剌《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
- 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仲殊《诉衷情·宝月山作》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 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苹藻香。—— 史达祖《寿楼春·寻春服感念》
-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 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 写景
- 抒情
- 咏物
- 婉约
- 写人
- 抒怀
- 送别
- 生活
- 思念
- 写花
- 梅花
- 菊花
- 荷花
- 桃花
- 桂花
- 梨花
- 杏花
- 莲花
- 惜花
- 赏花
-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节日
- 春节
- 元宵节
- 寒食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七夕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离别
- 爱情
- 女子
- 思乡
- 相思
- 怀古
- 怀人
- 爱国
- 友情
- 讽刺
- 赞美
- 边塞
- 哲理
- 叙事
- 组诗
- 闺怨
- 感伤
- 孤独
- 故事
- 豪放
- 忧国忧民
- 山水
- 感慨
- 战争
- 写雨
- 感叹
- 怀念
- 友人
- 柳树
- 议论
- 田园
- 赞颂
- 写雪
- 妇女
- 伤怀
- 写山
- 月亮
- 励志
- 寓理
- 饮酒
- 人生
- 羁旅
- 写鸟
- 追忆
- 咏史
- 悼亡
- 怀才不遇
- 伤春
- 惜春
- 写水
- 寓言
- 音乐
- 地名
- 惜别
- 宴会
- 赠别
- 同情
- 写风
- 寓人
- 回忆
- 农民
- 典故
- 宫怨
- 言志
- 隐居
- 西湖
- 宴饮
- 评论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