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新五代史 > 列传·杂传第四十三

列传·杂传第四十三

  ○刘昫
  刘昫,涿州归义人也。昫为人美风仪,与其兄暄、弟皞,皆以好学知名燕、蓟 之间。后为定州王处直观察推官。处直为子都所囚,昫兄暄亦为怨家所杀,昫乃避 之沧州。唐庄宗即位,拜昫太常博士,以为翰林学士,明宗时,累迁兵部侍郎居职。 明宗素重昫而爱其风韵,迁端明殿学士。长兴三年,拜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昫诣中兴殿门谢,是日大祠不坐,句入谢端明殿。昫自端明殿学 士拜相,当时以此为荣。废帝入立,迁吏部尚书、门下侍郎,监修国史。
  初,废帝入,问三司使王玫:“帑廪之数几何?”玫言:“其数百万。”及责 以赏军而无十一,废帝大怒,罢玫,命昫兼判三司。昫性察,而嫉三司蠹敝尤甚, 乃句计文簿,核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除之。往时吏幸积年之负盖而不发,因以把 持州县求贿赂,及昫一切蠲除,民间欢然以为德,而三司吏皆沮怨。先是,冯道与 昫为姻家而同为相,道罢,李愚代之。愚素恶道为人,凡事有稽失者,必指以诮昫 曰:“此公亲家翁所为也!”昫性少容恕,而愚特刚介,遂相诋诟。相府史吏恶此 两人刚直,因共扬言,其事闻,废帝并罢之,以昫为右仆射。是时,三司诸吏提印 聚立月华门外,闻宣麻罢昫相,皆欢呼相贺曰:“自此我曹快活矣!”
  昫在相位,不习典故。初,明宗崩,太常卿崔居俭以故事当为礼仪使,居俭辞 以祖讳蠡。冯道改居俭秘书监,居俭怏怏失职。中书舍人李详为居俭诰词,有“闻 名心惧”之语,昫辄易曰“有耻且格”。居俭诉曰:“名讳有令式,予何罪也?” 当时闻者皆传以为笑。及为仆射,入朝遇雨,移班廊下,御史台吏引仆射立中丞御 史下,昫诘吏以故事,自宰相至台省皆不能知。是时,冯道罢相为司空。自隋、唐 以来,三公无职事,不特置,及道为司空,问有司班次,亦皆不能知,由是不入朝 堂,俟台官、两省入而后入,宰相出则随而出。至昫为仆射,自以由宰相罢,与道 同,乃随道出入,有司不能弹正,而议者多窃笑之。
  晋高祖时,张从宾反,杀皇子重乂于洛阳,乃以昫为东都留守,判盐铁。开运 中,拜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复判三司。契丹犯京师,昫以目疾罢为太保,是 岁卒,年六十。
  ○卢文纪
  卢文纪,字子持,其祖简求,为唐太原节度使,父嗣业,官至右补阙。文纪举 进士,事梁为刑部侍郎、集贤殿学士。唐明宗时,为御史中丞。初上事,百官台参, 吏白诸道进奏官贺,文纪问:“当如何?”吏对曰:“朝廷在长安时,进奏官见大 夫、中丞如胥史。自唐衰,天子微弱,诸侯强盛,贡奉不至,朝廷姑息方镇,假借 邸吏,大夫、中丞上事,进奏官至客次通名,劳以茶酒而不相见,相传以为故事。” 文纪曰:“吾虽德薄,敢隳旧制?”因遣吏谕之。进奏官奋臂喧然欲去,不得已入 见,文纪据床端笏,台吏通名赞拜,既出,恚怒不自胜,诉于枢密使安重诲。重诲 曰:“吾不知故事,可上诉于朝。”即相率诣阁门求见以壮诉。明宗问宰相赵凤: “进奏吏比外何官?”凤曰:“州县发递知后之流也。”明宗怒曰:“乃吏卒尔, 安得慢吾法官!”皆杖而遣之。文纪又请悉复中外官校考法,将相天子自书之,诏 虽施行,而官卒不考。岁馀,迁工部尚书。
  文纪素与宰相崔协有隙,协除工部郎中于鄴,文纪以鄴与其父名同音,大怒, 鄴赴省参上,文纪不见之,因请连假。已而鄴奉使未行,文纪即出视事,鄴因醉忿 自经死,文纪坐贬石州司马。久之,为秘书监、太常卿。奉使于蜀,过凤翔。时废 帝为凤翔节度使,文纪为人形貌魁伟、语音琅然,废帝奇之。后废帝入立,欲择宰 相,问于左右,左右皆言:“文纪及姚顗有人望。”废帝因悉书清望官姓名内琉璃 瓶中,夜焚香祝天,以箸挟之,首得文纪,欣然相之,乃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
  是时,天下多事,废帝数以责文纪。文纪因请罢五日起居,复唐故事,开延英, 冀得从容奏议天下事。废帝以谓五日起居,明宗所以见群臣也,不可罢,而便殿论 事,可以从容,何必延英。因诏宰相有事,不以时诣阁门请对。晋高祖起太原,废 帝北征,过拜徽陵,休仗舍,顾文纪曰:“吾自凤翔识卿,不以常人为待,自卿为 相,询于舆议,皆云可致太平,今日使吾至此,卿宜如何?”文纪皇恐谢罪。废帝 至河阳,文纪劝帝扼桥自守,不听。晋高祖入立,罢为吏部尚书,累迁太子太师, 致仕。周太祖入立,即拜司空于家。卒,年七十六,赠司徒。
  ○马胤孙
  马胤孙,字庆先,棣州商河人也。为人懦暗,少好学,学韩愈为文章。举进士, 为唐潞王从珂河中观察支使。从珂为杨彦温所逐,罢居于京师里第,胤孙从而不去。 从珂为京兆尹,徙镇凤翔,胤孙常从之,以为观察判官。潞王将举兵反,与将吏韩 昭胤等谋议已定,召胤孙告之曰:“受命移镇,路出京师,何向为便?”胤孙曰: “君命召,不俟驾。今大王为国宗属,而先帝新弃天下,临丧赴镇,臣子之忠也。” 左右皆笑其愚,然从珂心独重之。废帝入立,以为户部郎中、翰林学士。久之,拜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胤孙不通世务,故事多壅塞。是时,冯道罢匡国军节度使,拜司空。司空自唐 已来无特拜者,有司不知故事,朝廷议者纷然,或曰司空三公,宰相职也,当参与 大政,而宰相卢文纪独以谓司空之职,祭祀扫除而已。胤孙皆不能决。时刘昫亦罢 相为仆射,右散骑常侍孔昭序建言:“常侍班当在仆射前。”胤孙责御史台检例, 台言:“故事无所见,据今南北班位,常侍在前。”胤孙即判台状施行,刘昫大怒。 崔居俭扬言于朝曰:“孔昭序解语,是朝廷无解语人也!且仆射师长百寮,中丞、 大夫就班修敬,而常侍在南宫六卿之下,况仆射乎?昭序痴兒,岂识事体?”朝士 闻居俭言,流议稍息。胤孙临事多不能决,当时号为“三不开”,谓其不开口以论 议,不开印以行事,不开门以延士大夫也。晋兵起太原,废帝至河阳,是时势已危 迫,胤孙自洛来朝行在,人皆冀其有所建言,胤孙献绫三百匹而已。晋高祖入立, 罢归田里。
  胤孙既学韩愈为文,故多斥浮屠氏之说,及罢归,乃反学佛,撰《法喜集》、 《佛国记》行于世。时人诮之曰:“佞清泰不彻,乃来佞佛。”清泰,废帝年号也。 人有戏胤孙曰:“公素慕韩愈为人,而常诵傅奕之论,今反佞佛,是佛佞公邪,公 佞佛邪?”胤孙答曰:“岂知非佛佞我也?”时人传以为笑。后以太子宾客分司居 于洛阳,周广顺中卒。胤孙卒后,其家婢有为胤孙语者。初,崔协为明宗相,在位 无所发明,既死,而有降语其家,胤孙又然。时人嘲之曰:“生不能言,死而后语” 云。
  ○姚顗
  姚顗,字百真,京兆长安人也。少蠢,不修容止,时人莫之知,中条山处士司 空图一见以为奇,以其女妻之。举进士,事梁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唐庄宗灭梁, 贬复州司马,已而以为左散骑常侍兼吏部侍郎、尚书左丞。废帝欲择宰相,选当时 清望官知名于世者,得卢文纪及顗,乃拜顗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顗为人 仁恕,不知钱陌铢两之数,御家无法,在相位龊龊无所为。唐制吏部分为三铨,尚 书一人曰尚书铨,侍郎二人曰中铨、东铨。每岁集以孟冬三旬,而选尽季春之月。 天成中,冯道为相,建言:“天下未一,选人岁才数百,而吏部三铨分注,虽曰故 事,其实徒繁而无益。”始诏三铨合为一,而尚书、侍郎共行选事。至顗与卢文纪 为相,复奏分铨为三。而循资、长定旧格,岁久多舛,因增损之。选人多不便之, 往往邀遮宰相,喧诉不逊,顗等无如之何,废帝为下诏书禁止。晋高祖立,罢顗为 户部尚书。卒,年七十五,卒之日,家无馀赀,尸不能敛,官为赗赠乃能敛,闻者 哀怜之。
  ○刘岳
  刘岳,字昭辅,洛阳人也。唐民部尚书政会之八代孙,崇龟、崇望其诸父也。 岳名家子,好学,敏于文辞,善谈论。举进士,事梁为左拾遗、侍御史。末帝时, 为翰林学士,累官至兵部侍郎。梁亡,贬均州司马,复用为太子詹事。唐明宗时, 为吏部侍郎。故事,吏部文武官告身,皆输硃胶纸轴钱然后给,其品高者则赐之, 贫者不能输钱,往往但得敕牒而无告身。五代之乱,因以为常,官卑者无复给告身, 中书但录其制辞,编为敕甲。岳建言,以谓“制辞或任其材能,或褒其功行,或申 以训诫,而受官者既不给告身,皆不知受命之所以然,非王言所以告诏也。请一切 赐之。”由是百官皆赐告身,自岳始也。
  宰相冯道世本田家,状貌质野,朝士多笑其陋。道旦入朝,兵部侍郎任赞与岳 在其后,道行数反顾,赞问岳:“道反顾何为?”岳曰:“遗下《兔园册》尔。” 《兔园册》者,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故岳举以诮道。道闻之大怒,徙岳 秘书监。其后李愚为相,迁岳太常卿。
  初,郑馀庆尝采唐士庶吉凶书疏之式,杂以当时家人之礼,为《书仪》两卷。 明宗见其起复、冥昏之制,叹曰:’儒者所以隆孝悌而敦风俗,且无金革之事,起 复可乎?婚,吉礼也,用于死者可乎?”乃诏岳选文学通知古今之士,共删定之。 岳与太常博士段颙、田敏等增损其书,而其事出鄙俚,皆当时家人女子传习所见, 往往转失其本,然犹时有《礼》之遗制。其后亡失,愈不可究其本末,其婚礼亲迎, 有女坐婿鞍合髻之说,尤为不经。公卿之家,颇遵用之。至其久也,又益讹谬可笑, 其类甚多。岳卒于官,年五十六,赠吏部尚书。子温叟。
  呜呼,甚矣,人之好为礼也!在上者不以礼示之,使人不见其本,而传其习俗 之失者,尚拳拳而行之。五代干戈之乱,不暇于礼久矣!明宗武君,出于夷狄,而 不通文字,乃能有意使民知礼。而岳等皆当时儒者,卒无所发明,但因其书增损而 已。然其后世士庶吉凶,皆取岳书以为法,而十又转失其三四也,可胜叹哉!
  ○马缟
  马缟,不知其世家,少举明经,又举宏词。事梁为太常少卿,以知礼见称于世。 唐庄宗时,累迁中书舍人、刑部侍郎、权判太常卿。明宗入立,继唐太祖、庄宗而 不立亲庙。缟言:“汉诸侯王入继统者,必别立亲庙,光武皇帝立四庙于南阳,请 如汉故事,立庙以申孝享。”明宗下其议,礼部尚书萧顷等请如缟议。宰相郑珏等 议引汉桓、灵为比,以谓灵帝尊其祖解渎亭侯淑为孝元皇,父苌为孝仁皇,请下有 司定谥四代祖考为皇,置园陵如汉故事。事下太常,博士王丕议汉桓帝尊祖为孝穆 皇帝,父为孝崇皇帝。缟以谓孝穆、孝崇有皇而无帝,惟吴孙皓尊其父和为文皇帝, 不可以为法。右仆射李琪等议与缟同。明宗诏曰:“五帝不相袭礼,三王不相沿乐, 惟皇与帝,异世殊称。爰自嬴秦,已兼厥号,朕居九五之位,为亿兆之尊,奈何总 二名于眇躬,惜一字于先世。”乃命宰臣集百官于中书,各陈所见。李琪等请尊祖 祢为皇帝,曾高为皇。宰相郑珏合群议奏曰:“礼非天降而本人情,可止可行,有 损有益。今议者引古,以汉为据,汉之所制,夫复何依?开元时,尊皋陶为德明皇 帝,凉武昭王为兴圣皇帝,皆立庙京师,此唐家故事也。臣请四代祖考皆加帝如诏 旨,而立庙京师。”诏可其加帝,而立庙应州。
  刘岳修《书仪》,其所增损,皆决于缟。缟又言:“缞麻丧纪,所以别亲疏, 辨嫌疑。《礼》,叔嫂无服,推而远之也。唐太宗时,有司议为兄之妻服小功五月, 今有司给假为大功九月,非是。”废帝下其议,太常博士段颙议“嫂服给假以大功 者,令文也,令与礼异者非一,而丧服之不同者五。《礼》,姨舅皆服小功,令皆 大功。妻父母婿外甥皆服缌,令皆小功。礼、令之不可同如此。”右赞善大夫赵咸 又议曰:“丧,与其易也,宁戚。《仪礼》五服,或以名加,或因尊制,推恩引义, 各有所当。据《礼》为兄之子妻服大功,今为兄之子母服小功,是轻重失其伦也。 以名则兄子之妻疏,因尊则嫂非卑,嫂服大功,其来已久。令,国之典,不可灭也。” 司封郎中曹琛,请下其议,并以《礼》、令之违者定议。诏尚书省集百官议。左仆 射刘昫等议曰:“令于丧服无正文,而嫂服给大功假,乃假宁附令,而敕无年月, 请凡丧服皆以《开元礼》为定,下太常具五服制度,附于令。”令有五服,自缟始 也。
  缟明宗时尝坐覆狱不当,贬绥州司马。复为太子宾客,迁户部、兵部侍郎。卢 文纪作相,以其迂儒鄙之,改国子祭酒。卒,年八十,赠兵部尚书。
  ○崔居俭
  崔居俭,清河人也。祖蠡、父荛皆为唐名臣。居俭美文辞,风骨清秀,少举进 士。梁贞明中,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唐庄宗时,为刑部侍郎、太常 卿。崔氏自后魏、隋、唐与卢、郑皆为甲族,吉凶之事,各著家礼。至其后世子孙, 专以门望自高,为世所嫉。明宗崩,居俭以故事为礼仪使,居俭以祖讳蠡,辞不受, 宰相冯道即徙居俭为秘书监。居俭历兵、吏部侍郎、尚书左丞、户部尚书。晋天福 四年卒,年七十,赠右仆射。居俭拙于为生,居显官,衣常乏,死之日贫不能葬, 闻者哀之。
  ○崔棁
  崔棁,字子文,深州安平人也。父涿,唐末为刑部郎中。棁少好学,颇涉经史, 工于文辞。遭世乱,寓居于滑台,不游里巷者十馀年,人罕识其面。梁贞明三年, 举进士甲科,开封尹王瓚辟掌奏记。棁性至孝,其父涿病,不肯服药,曰:“死生 有命,何用药为?”棁屡进医药,不纳。每宾客问疾者,棁辄迎拜门外,泣涕而告 之,涿终不服药而卒。棁居丧哀毁,服除,唐明宗以为监察御史,不拜,逾年再命, 乃拜。累迁都官郎中、翰林学士。
  晋高祖时,以户部侍郎为学士承旨,权知天福二年贡举。初,棁为学士,尝草 制,为宰相桑维翰所改。棁以唐故事学士草制有所改者当罢职,乃引经据争之,维 翰颇不乐。而棁少专于文学,不能莅事,维翰乃命棁知贡举,棁果不能举职。时有 进士孔英者,素有丑行,为当时所恶。棁既受命,往见维翰,维翰素贵,严尊而语 简,谓棁曰:“孔英来矣。”棁不谕其意,以谓维翰以孔英为言,乃考英及第,物 议大以为非,即罢学干,拜尚书左丞,迁太常卿。
  五年,高祖诏太常复文武二舞,详定正、冬朝会礼及乐章。自唐末之乱,礼乐 制度亡失已久,棁与御史中丞窦贞固、刑部侍郎吕琦、礼部侍郎张允等草定之。其 年冬至,高祖会朝崇元殿,廷设宫县,二舞在北,登歌在上。文舞郎八佾,六十有 四人,冠进贤,黄纱袍,白中单,白练衤盖裆,白布大口袴,革带履。左执籥,右 秉翟。执籥引者二人。武舞郎八佾,六十有四人,服平巾帻,绯丝布大袖、绣裆甲 金饰,白练衤盖,锦腾蛇起梁带,豹文大口袴,乌靴。左执干,右执戚。执旌引者 二人。加鼓吹十二按,负以熊钓,以象百兽率舞。按设羽葆鼓一,大鼓一,金錞一。 歌、箫、笳各二人。王公上寿,天子举爵,奏《玄同》;三举,登歌奏《文同》; 举食,文舞舞《昭德》,武舞舞《成功》之曲。礼毕,高祖大悦,赐棁金帛,群臣 左右睹者皆嗟叹之。然礼乐废久,而制作简缪,又继以龟兹部《霓裳法曲》,参乱 雅音,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 明年正旦,复奏于廷,而登歌发声悲离烦慝,如《薤露》、《虞殡》之音,舞者行 列进退,皆不应节,闻者皆悲愤。其年高祖崩。棁以风痹改太子宾客分司西京以卒。
  开运二年,太常少卿陶穀奏废二舞。明年,契丹灭晋,耶律德光入京师,太常 请备法驾奉迎,乐工教习卤簿鼓吹,都人闻者为之流涕焉。
  ○李怿
  李怿,京兆人也。少好学,颇工文辞。唐末举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集贤校 理。唐亡,事梁为监察御史,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梁亡,责授怀州司马,遇 赦量移,稍迁卫尉少卿。天成中,复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累迁尚书右丞承旨。 时右散骑常侍张文宝知贡举,所放进士,中书有覆落者,乃请下学士院作诗赋为贡 举格,学士窦梦徵、张砺等所作不工,乃命怿为之,怿笑曰:“年少举进士登科, 盖偶然尔。后生可畏,来者未可量,假令予复就礼部试,未必不落第,安能与英俊 为准格?”闻者多其知体。后迁刑部尚书分司洛阳,卒,年七十馀。

译文

  刘昫,涿州归义人。
  刘昫风度仪容优美,和他的哥哥刘喧、弟弟刘嗥,都以好学闻名于燕、蓟一带。
  后来任定州王处直的观察推官。
  王处直被儿子王都囚禁,刘啕的哥哥刘喧也被仇象杀死,刘昫于是避难到沧州。
  唐庄宗登位,拜任刘喇为太常博士,任命为翰林学士,唐明宗时,几次升迁至兵部侍郎任职,唐明宗素来看重刘哟而喜爱他的风韵,升任端明殿学士。
  长兴三年,拜为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昫到中兴殿门告谢。
  这天大祭不坐朝,刘啕进端明殿告谢。
  刘陶从端明殿学士拜马宰相,当时人都以此马荣唐废帝登位,升任吏部尚书、门下侍郎,监修国史。
  当初,唐废帝登位,问三司使王玫:“钱库有多少钱?”王玫说:“有数百万。”等到让他拿钱赏赐军队时钱却不到十分之一,唐废帝大怒,罢免王玫,命令刘昫兼判三司。
  刘昫性格明辨,而痛恨三司侵吞之弊太严重,于是在账簿上勾抹计算,核对虚实,把残剩的租赋和积留的欠债全部免除。
  过去官吏们侥幸有多年的欠债隐瞒而不上报,藉以把持州县索取贿赂,到刘昫把债务全部免除后,民间欢喜感恩戴德,而三司官吏们都很沮丧怨恨。
  在这之前,冯道和刘昫是亲家而同任宰相,冯道罢相,李愚代替他。
  李愚素来讨厌冯道的为人,凡有稽考失误的事,必定指斥讥诮刘呦说:“这是你的亲家翁干的!”刘啕生性缺少宽容,而李愚又特别刚强耿直,于是相互诋毁。
  宰相府的官吏忌恨两人的刚直,于是共同张扬此事,唐废帝得知后,将两人一起罢免,任命刘昫为右仆射。
  这时,三司官吏们提着官印聚集在月华门外,听说下诏罢免刘昫的宰相职位,都相互欢呼庆贺说:“从此我们快活了!”刘啕担任宰相,不熟习典故。
  当初,唐明宗死,太常卿崔居俭,按旧例当任礼仪使,崔居俭以祖父名蠡应当避讳作推辞。
  冯道改崔居俭任秘书监,崔居俭因失去原有职位而怏怏不乐。
  中书舍人李详为崔居俭起草诰词,有“闻名心惧”的话,刘啊就改成“有耻且格”。
  崔居俭申诉说:“名字避讳有规定的格式,我有什么罪?”当时听说的人都传为笑谈。
  等到任仆射时,入朝遇雨,改在屋廊下列队,御史台官吏带仆射站在中丞御史后,刘昫责问官吏根据什么旧例,从宰相到台省都不知道。
  这时,冯道罢相任司空。
  从隋、唐以来,三公没有具体职责,不特别设置,到冯道任司空时。
  向官吏询问进朝列队的次序,也都不知道,因此不入朝堂,等台官、雨省官吏进去后纔进去,宰相出来就跟着出来。
  等到刘昫任仆射时,自认为他从宰相罢职和冯道相同,于是跟着冯道进出朝廷,主管部门不能弹劾纠正,而议事的人私下多笑话他。
  晋高祖时,张从宾反叛,在洛阳杀死皇子李重又,于是任命刘昫为东都留守,掌管盐铁。
  开运年问,拜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判三司。
  契丹侵犯京师,刘昫因眼疾罢为太保,这年去世,享年六十岁。
  卢文纪字子持,祖父卢筒求,任唐太原节度使,父亲卢嗣业,官做到右补阙。
  卢文纪中进士,奉事梁任刑部侍郎、集贤殿学士。
  唐明宗时,任御史中丞。
  刚上任时,众官员到御史台参拜,官吏报告各道进奏官前来祝贺,卢文纪问道:“应当怎样接待?”官吏回答说:“朝廷在长安时,进奏官像小吏一样拜见大夫、中丞。
  自从唐衰落后,天子微弱无力,诸侯强盛,不来进贡,朝廷迁就方镇,借给他们住所,大夫、中丞上任时,进奏官到客位通报姓名,用茶酒招待他们而不拜见大夫、中丞,相传作为成例。”卢文纪说:“我虽然德行浅薄,怎敢破坏过去的制度?”因而派官吏告知他们进来拜见。
  进奏官们挥臂喧哗想要离去,迫不得已进去拜见,卢文纪坐在床榻上握着手板,御史台官吏通报姓名后唱礼下拜,退出后,进奏官们愤怒难忍,向枢密使安重诲申诉。

新五代史浏览月榜 新五代史全文 >

  1. 列传·杂传第四十五
  2. 本纪·唐本纪第六
  3. 世家·越世家第七
  4. 列传·杂传第三十二
  5. 本纪·唐本纪第七
  6. 列传·杂传第四十四
  7. 世家·十国世家年谱第十一
  8. 列传·唐明宗家人传第三
  9. 列传·梁家人传第一
  10. 世家·吴世家第一

新五代史最受喜欢章节 新五代史全部章节 >

  1. 附录·四夷附录第三
  2. 附录·四夷附录第二
  3. 附录·四夷附录第一
  4. 世家·十国世家年谱第十一
  5. 世家·东汉世家第十
  6. 世家·南平世家第九
  7. 世家·闽世家第八
  8. 世家·越世家第七
  9. 世家·楚世家第六
  10. 世家·南汉世家第五
  11. 世家·后蜀世家第四
  12. 世家·前蜀世家第三
  13. 世家·南唐世家第二
  14. 世家·吴世家第一
  15. 考·职方考第三

猜你喜欢的新五代史故事 新五代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